fbpx

蘇芊玲的文章

性別事件防治

校園性平調查的教育意義 --讀《無罪的罪人》

《無罪的罪人》(陳昭如著,春山出版)剛出版時,我就讀了。最近因為答應寫一點讀後感,又讀了一次。都很沉重。 雖然和之前幾本作品的觸角完全不同,但作者書寫本書的勇氣和用心還是令人佩服。為了這個校園性侵疑案

習俗文化

油洗洗,過好年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多元的發展,很多傳統的年節習俗或婚葬儀式已經簡化或改變不少,時常還聽聞一些頗富創意的做法,但有時才稍感樂觀,就會碰到極為刻板和充滿歧視的觀念與做法,讓人感慨改變還是沒那麼容易。

習俗文化

新娘不是「偶」:婚禮儀式下的性別意涵

紅燭、禮炮、鮮花,大夥一片喜洋洋; 擲扇、潑水、踩瓦,新娘總有些無奈。 「禮」本是規範、是限制,若說結婚是兩人的事, 為何婚禮的種種限制,都只針對女性而來? 多年前,我與一群同屬性別教育團體的朋友,因

習俗文化

婚禮的祝福

女兒在剛剛過的2007年聖誕節結婚了。根據她的說法,在聖誕節結婚是她從小的夢想,算是夢想成真。 親友獲知喜訊不免問我,女兒要結婚了不會捨不得嗎?奇怪,為什麼好像只有女方的父母會被問這個問題。我通常說不

沒有更多文章了!

沒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