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玩,是最好的學習

文/楊佳羚 (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前祕書長)

和台灣截然不同的是,瑞典社會相信「玩是小朋友最好的學習」。瑞典幼稚園希望孩子學會的是「與大自然及他人和諧共存」,這樣的幼教理念讓學習成為一輩子的興趣。

記得我第一次到瑞典的幼稚園參觀時,曾有隔壁校的小學生隔著小矮籬,一邊看自己的弟弟妹妹在幼稚園玩,一邊好奇地問我:「妳為什麼戴眼鏡?」

台灣學生近視的比例很高,即使看起來沒戴眼鏡,也應該是戴了隱形眼鏡。但在瑞典學校裡卻很少看到人戴眼鏡;因此,對於瑞典小學生的好奇,我的回答是:「因為小時候看太多電視。」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們接下來的問題:「妳為什麼要看電視?」

我們常戲稱,「沒有常識也要看電視。」但我發現,我們社區裡大概就我最常守在電視機前,兒童節目開始的時間,小朋友們常都還在外面玩。

曾有個瑞典朋友跟我說,在瑞典,平均每五個小朋友就有一個遊樂場。雖然我沒有考證這個數據,但在社區、公園,到處都可以看到給小朋友的遊樂設施。這些設施通常十分「陽春」──在沙地上,用大輪胎和小輪胎做成的鞦韆,可以適合不同年紀的小朋友玩;一個小木屋,就可以讓小朋友發揮想像力,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玩法。沙地環保又安全,而且沙子就是小朋友的最愛。

讓創意奔馳, 處處是可玩之材

靖娟兒童基金會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台北的小朋友最常玩耍的地方是家裡、速食店或百貨公司。台灣地狹人稠,在天然條件上不如瑞典,但許多不利於小孩玩耍的缺點是人為的不良設計所造成。舉例來說,台灣的公園或社區公共設施常常是「擺好看」的──到處是水泥地,層層階梯加上剪裁整齊的柏樹,卻不是讓娃娃車通行無阻、讓人舒服休憩、讓小朋友盡情玩樂的空間;即使有遊樂設施,也常是在水泥地上加舖黑色軟墊,既不環保,造價又高。如果這些景觀或空間的設計者曾經靜心看過一個小孩玩耍,或是細心觀察父母如何因為推嬰兒車而寸步難行,也許便會改變大而無用的空間設計,改由使用者的觀點來設計出好玩的天地。

曾有台灣學者在參觀瑞典幼稚園時,覺得瑞典的幼稚園看來很「破爛」。這樣的觀點是基於和台灣許多連鎖式、看來富麗堂皇的幼稚園比較,卻沒想到「羊毛出在羊身上」,看來豪華的遊樂設施,是由讓家長負擔沈重的幼稚園學費堆積起來的。另外,在我的觀察中,豪華的遊樂設施不見得是小朋友的最愛。小朋友常常「處處是可玩之材」,而且往往越簡單的遊樂設施或玩具,越能激發小朋友的創造力。有一次在哥特堡,我突然發現社區小朋友怎麼跑到腳踏車棚上面去,仔細一看,兩兩小朋友正在撿樹果子互相丟向對方,公園裡長斜的樹也成了小朋友的最愛。這些全是小朋友自己創造的遊樂器材。

闖關遊戲, 有請膽大心細的小孩

二○○四年夏天的哥特堡節,植物園裡設了許多「遊樂站」讓小朋友挑戰。其中「科學教室」讓小朋友領花盆學習種花、用義大利長麵條搭蓋模型、或利用力學原理玩「釣魚」遊戲。草地上設置的闖關則是讓小朋友從帆布下爬過去、從輪胎上依序踏過、用一截大水管讓小朋友鑽過去……,都是簡單的材料卻變化多端。最讓我歎為觀止的是一項適合八到十二歲小朋友的挑戰賽,小朋友先在身上綁好安全護繩,主持人遞給小朋友牛奶塑膠箱,小朋友必須保持平衡地疊好塑膠箱,看誰可以堆最高而且平衡地坐在堆高的箱子上。萬一疊著的箱子失衡倒了,另一位遊戲主持人就負責拉小朋友身上的護繩,讓小朋友不致於掉下去。當天的女生紀錄保持人堆了六十四個塑膠箱,男生紀錄保持人則堆了四十二個塑膠箱。這樣訓練小朋友膽大心細的平衡遊戲,只要搭設良好的安全護繩和牛奶箱就可以玩。

瑞典小朋友的遊戲或活動常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星期五兒童節目的益智問答中,除了靜態的搶答外,小朋友還必須穿戴上攀岩裝備,在一面牆上拿下字母卡來拼字。攀岩小朋友身上都有護繩以確保安全。二○○六年還有一個新節目,每集由不同的教練及小朋友參與不同的冒險行程,包括騎馬穿過原野、山丘,在雪地上行走、紮營,穿過瑞典與挪威邊境等。每集都有一些難關,諸如小朋友騎馬騎到一半,突然發現馬蹄鐵掉了,或是小朋友和教練努力趕路,卻還是錯過了瑞典與挪威邊境一天才一班的船……。在闖關節目裡,小朋友則要先用鋸子把木頭鋸斷,才能跑到下一站。這些似乎都是台灣無法想像的,可以設計給兒童的活動或遊戲。

在台灣,我們常聽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說法,結果家長把孩子送到貴族幼稚園外加各種昂貴的才藝班,小孩則從小學習「競爭文化」,並且在填鴨式的教育中反而變得對學習反胃﹔許多人戲稱考完聯考後最想做的是「焚書」、工作後仍繼續維持閱讀習慣的人寥寥無幾。和台灣截然不同的是,瑞典社會相信「玩是小朋友最好的學習」。瑞典幼稚園希望孩子學會的是「與大自然及他人和諧共存」,我在瑞典幼稚園及生活的觀察正印證了這樣的教育理念。小朋友從自然的環境、簡單的素材中創造出變化多端、創意無窮的遊樂器材,和自然成為朋友,在遊戲過程中學習和別人合作、共享。

一直玩、成天玩, 一輩子樂在學習

我對於瑞典小孩的印象就是「一直玩,成天玩」,但瑞典學生的學習表現在世界評比中不輸其它國家,而且瑞典的教育方式讓學習變成一輩子的事。我的瑞典文課本裡有個數據指出,瑞典人平均每周閱讀○點七本書,每天花二十三分鐘閱讀;瑞典的成人教育風氣也十分盛行,除了在職進修課程中有相關社會議題討論外,許多人還參加公民高中、公民大學的夜間課程,圖書館的使用率也很高。

我們都知道「揠苗助長」之害,台灣許多家長雖然不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卻也被教育環境推著走,到頭來家長負擔沈重、小孩也不開心。我們不妨想想,自己希望小孩如何成長?或者,我們是否曾經問過,小朋友想要怎麼長大呢?在瑞典,我很想再當一次小孩,當一個大人相信我可以在玩耍中學習的小孩。

(以上摘自《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一書,女書文化出版。)
(本文原刊載於2007年4月7日 中國時報 浮世繪精選書摘)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