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韓國場國際論壇:台韓推動性平教育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

劉信秀/整理撰寫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TGEEA)與南韓性別人權團體 center for Sexual rigHts And Reproductive JusticE(SHARE),在11月21日共同於線上舉辦「台韓性別平等教育交流論壇」,由雙方的教育與組織工作者針對兩國性平教育的推動歷程、落實現況及後續策略進行分享與交流。

在本次「台韓性別平等教育交流論壇」中,TGEEA 的成員們分享研發性平教育桌遊《扮家家遊》的歷程、其中所蘊含的多元家庭樣貌,以及如何運用這套桌遊在社區或校園實踐性平教育。韓國的講者則將分享當前在校園進行性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全面性教育法制化的必要性,及民間團體所草擬的相關法案的內涵。

台韓性別平等教育交流論壇於11月21日展開,台灣、韓國的講者共同交流各自推動性平教育的歷程與心得。

台灣推動性平教育的歷程 TGEEA 的使命與目標

論壇首位講者是 TGEEA 的理事長謝美娟老師,她從《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過程出發,說明台灣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歷史脈絡。從解嚴、婦女新知基金會成立、彭婉如命案到葉永鋕事件,上述的事件都是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的原因,同時也象徵著台灣民眾對於性別平等、友善環境的渴望。美娟老師也指出,台灣的性平教育能夠全面性地在學校教育中推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性別平等教育法》所賦予的法源依據。

美娟老師接著分享 TGEEA 的創立過程、組織成員與倡議訴求,並一一盤點協會的主要任務與目標,包括消除性別歧視、推動性別平等的教育環境、發展本土性平教育的研究與教學等。美娟老師指出,協會經常透過研發出版的桌遊、書籍、教材推動性平教育相關的內容,而最近推出的《千德爾:彩虹小隊的宇宙冒險》便是針對情感教育所設計出的教學手冊。

美娟老師回顧台灣設立《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過程,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

基督教同志如何成家? 透過《扮家家遊》創造對話的契機

接著,TGEEA 的理事江映帆老師以「我們與家的距離:《扮家家遊》對基督徒同志成家的啟發」為題,說明自己如何以出櫃的基督徒同志這個身份,與其他反同的基督徒進行對話、交流。她分享,自己曾帶領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的成員一起玩《扮家家遊》,並藉由桌遊創造出聆聽、同理、自在的氛圍,進而引導出有關性別議題的討論與分享。在活動結束後,有位媽媽向映帆老師坦言,自己的女兒也是具有陽剛氣質的生理女性,但隨著活動中的交流與討論,自己也慢慢放下對女兒的擔心。

映帆老師分享,除了透過《扮家家遊》開啟對話的契機,自己也會在許多場合討論多元性別族群受暴的現況,並藉此與長輩討論其中的性別議題。映帆老師認為,雖然與反同基督徒溝通、對話的過程中仍會感受到不舒服,但若能保持溫柔、友善的態度,並把握每次討論的契機,還是有機會能消弭誤會,進而達到和解。映帆老師最後也期許,若每個人都能付出一點力量,就有機會改變社會,並慢慢創造出不再有壓迫、歧視的世界。

映帆老師從自身經驗出發,分享過往透過《扮家家遊》與不同立場的人交流的過程。

透過桌遊學習接納與尊重 研發《扮家家遊》的初衷與理念

論壇的下一位講者是TGEEA的監事張明慧老師,她同時也是協會設計、研發桌遊教材的主要成員之一。她細數當初研發桌遊的經過,當時許多協會的夥伴相當關注校園內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歧視的現象,而大家認為唯有讓孩子能接納不同特質的人,才有機會消弭歧視與霸凌的狀況。因此,協會也陸續推出《扮家家遊》與《魔法學園》兩個桌遊教材,前者討論多元的家庭型態,後者則專注於校園霸凌防治、性別平等議題。

明慧老師分享,研發團隊在設計《扮家家遊》時,希望能讓參與者在遊戲的過程中輕鬆對談、討論彼此的想法,並從大家分享的故事中得到啟發,進而發現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之處。過程中,研發團隊也將孩子們對於家庭的真實經驗融入桌遊中,與孩子共同完成這套桌遊的設計。明慧老師指出,《扮家家遊》可以運用、探討的議題相當多元,包括: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探討多元性別特質、職業玻璃天花板、消除對老人的歧視等等。而協會後續也設計出《扮家家遊:不簡單的生活》,將更多家庭可能會遇到的事件融入其中。

台灣推動性教育的困難與挑戰 守貞教育派的反對與打壓

接著,TGEEA的監事莊淑靜老師整理近幾年台灣曾發生的事件,分享台灣推動性教育的發展與挑戰。淑靜老師首先分享台灣的教育現況,指出許多老師因為在成長過程中並未接收性教育相關知識,因此覺得自己缺乏知識、能力與勇氣進行性教育。此外,台灣早期也缺乏性教育的相關教材,因此TGEEA才會陸續推出《青春水漾》、《性要怎麼教》等素材,希望能讓老師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進行性教育教學。

但協會推出《青春水漾》後,卻遭到守貞教育派團體的強烈打壓。他們以扭曲、造假的方式向民意代表、政府檢舉,造成校方與老師的壓力,進而導致老師們更不敢在校園內推廣性教育。後續,台灣守貞教育與全面性教育兩方的競爭,更在2018年的公投達到最高峰。

淑靜老師整理台灣近年支持全面性教育、守貞教育這兩派團體曾發生的競爭事件。

淑靜老師認為,不同立場的爭執是導致台灣推動性教育的腳步相當緩慢的主要原因。但她也觀察到,現在許多年輕一代的家長逐漸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主動學習,並為孩子尋找資源。此外,台灣也有衛生用品廠商、文創公司積極研發性教育教材,包括漫化、影片、桌遊等等。淑靜老師認為,或許正是因為課堂、課本中缺乏性教育的內容,才會創造出如此熱烈的自主學習、多元創造成果。

韓國校園內的性教育 現行體制的問題與解方

下半場論壇的焦點轉向韓國性別平等教育的現況與挑戰,而第一位講者是韓國高中教師李炫周(HyunJoo Lee),她首先說明在韓國推動性教育所面對的困難。炫周老師指出,雖然韓國政府有制定相關規範、要求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性教育的教學,但因為從韓國的教育現況仍以升學導向為主,老師們更加重視升學考試會考的科目,因此性教育仍難以推動、落實。即使老師真的運用「創意體驗活動」的時間進行性教育,但因為師資不足,因此大多採取由一位老師向全校學生講授的方式進行。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難以專心學習,也沒有什麼深刻的體會或收穫。

而針對韓國性教育的現況,炫周老師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方。她認為,韓國政府制定規範時應確保性教育的教學時數與師資,進而改善目前沒有效率與實用性的性教育教學形式。此外,目前韓國的性教育內容主要以「禁慾」為主,倡導學生應「克制性慾以預防性犯罪」。但炫周老師認為性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安全的層次,應該將青少年視為主體,讓他們更加認識「性」的不同面向,因此充實性教育的教材與課綱也是後續努力的方向。最後,炫周老師老師指出應該提升大眾對於性別議題的認識,進而讓更多人了解性教育的重要性,才有機會改善現況。

從韓國 #MeToo 到 N 號房事件 透過全面性教育創造平等社會

接著,Diversity Korea 的執行長金志學(Jihak Kim)以「全面性教育法制化的必要性」為題,說明在韓國推動性別平等所遇到的挑戰與現況。志學所長分享,近五年間韓國發生許多與性別相關的事件,包括 #MeToo 運動、反偷拍示威遊行N號房事件的等等,許多人為了爭取性別平權、反對性暴力進行激烈的抗爭,但韓國的政治現況卻並沒有因此改變,甚至更趨保守。志學所長說明,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反對女性主義的反動勢力跟政治勢力結合,藉由保守的政策忽視民眾的聲音,包括把「性別」改回「兩性」、將性教育視為負面的、激化男女之間的對立等等。

志學所長指出,目前韓國校園、職場內的性教育仍侷限在倡導安全、預防性暴力的層面,且相關的教材皆不符合聯合國所提倡的「全面性教育」的標準。他認為,國民教育的目標不應只是為了升學、考試,而應該深化學生對於人權、性別平等、多元文化的理解。此外,也可以透過社區教育、市民教育、推廣教育等方式,推行全民都可以接受的全面性教育,進而提升大眾對於性別的認識與敏感度,才能創造更加平等、友善的社會。

志學所長從韓國近五年的性別議題、事件出發,說明韓國推型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與意義。

韓國如何推動全面性教育? SHARE 提出原則與方案

論壇的最後,由 SHARE 的共同創辦人暨 Everybody Pleasure Lab 團隊領導者羅煐晶(Tari Young-jung Na)分享由 SHARE 提出的「全面性教育」原則與方案。煐晶指出,韓國現行的性教育並無助於改善性暴力、性別歧視的現象,甚至曾經出現學生因性傾向遭到霸凌,老師卻只建議他可以轉學、去精神病院,而未給予任何具體的協助。 煐晶說明,雖然目前也有在向大眾倡導性教育,但 2015 年設立的性教育標準案卻仍在傳遞、加強保守的觀念。

對此, SHARE 提出了「全面性教育」的原則,強調全面性教育是學習建立尊重及平等的親密關係所需的知識及方法,應該以「性為正常人類生活發展的一部分」為前提來實施,跳脫過往只關注安全層面的內容。此外, SHARE 也提出性別平等教育應包含的內容、如何確保所有人都有取得資訊的權利,以及政府和教育當局的責任等等,從各個面向推行全面性教育。煐晶指出,SHARE 將會繼續舉辦性別教育活動,並監督國家、地方自治團體及教育機關履行職責。

台韓交流論壇落幕 持續在各自崗位推動性平教育

整場論壇在 TGEEA 美娟理事長的結語中落幕。美娟老師指出,許多台灣的參與者都表示被三位韓國講者精彩的分享「圈粉」,同時也更加了解在韓國當地推動性教育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美娟老師分享,希望所有參與者都能在今天的交流過程中有所收穫,並將彼此的經驗化作支持、鼓勵的力量,持續在各自的崗位上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並透過教育創建一個更友善、多元、共融的校園與社會。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