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柔道男童被摔教育

柔道男童被摔事件反思:師長們應在 2 個教育觀點上調整改進

4 月 21 日,台中一名 7 歲男童在學柔道時,被教練與學長重摔 20 多次導致性命垂危。這幾天男童的臉部已經逐漸消腫、腦壓也開始下降。但此時此刻,或許我們也該反思這個事件背後究竟呈現了什麼樣的問題?身為老師、家長,我們又該如何在教育觀上調整改進?

延伸閱讀:武術教練談柔道男童腦死:教練該放下無謂的權威心態,避免憾事再發生(關鍵評論)

諶淑婷老師:聽見孩子說不要

新聞中提到,男童有多次表達自己身體不適,說出:「我的頭、我的腳,不要了啦!」但教練仍持續摔他 7 次才停手。對此,TGEEA 種子講師諶淑婷老師 4/24 在臉書發文指出:「不合理的要求不是磨練,是虐待,是欺負。」她認為,大人要學會聽到孩子說「不要」,當小孩說「不要」時,應該觀察狀況、理解為什麼「不要」,然後一起找出「要」的做法,才是合適的回應方式。

劉哲夫老師:尊重所有人的性別氣質與生理狀況

事發之後,有資深的柔道教練在受訪時指出男童是「正常的被摔」,更以過來人經驗表示「我們以前也是這樣學過來的」。然而,在「正常」訓練背後,可能忽略了每位學生的生理狀況與差異。其中,對於不同性別的刻板印象與期待便可能是導致此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

TGEEA 理事劉哲夫老師曾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中分享,自己曾因性別氣質較陰柔而被同學嘲笑,後來只好選擇以陽剛的狀態面對他人,例如:逼迫自己說髒話、偶爾暴力對待公物、在有先天性疾病的腿部綁上鐵塊練習短跑等等。

延伸閱讀:娘炮老師在男校—給性別氣質不同的你的一段悄悄話(劉哲夫老師)

在教學現場,這些對於性別的期待、迷思與刻板印象轉變成「不能哭」、「不能輸」、「不能說不要」的教條與枷鎖,都可能使家長、老師、教練看不見每個孩子的差異與不同,而選擇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所有人,進而導致憾事發生。

謝美娟老師:柔道男童被摔事件不應只是新聞數字

針對此次的事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謝美娟老師也撰寫投書評論,強調教師有責任將性平融入課程中,呼籲學校也應在軟硬體上營造友善的校園文化,否則,楊同學或 7 歲小男童,都將只是統計中的一個數字,只是新聞的一陣熱潮,卻是家長心中和性平教育永遠的痛。

延伸閱讀:【柔道童被摔腦死】追求陽剛、排斥陰柔,讓強身健身的體育活動蒙上陰影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