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忌諱的社會氛圍中,練習好好談論死亡
和「死亡」有關的話題、諧音、象徵,在台灣社會中一直充滿著避諱。不只許多旅館、醫院電梯會刻意跳過「4」這個數字,就連位於「死亡第一線」的殯儀館,有些火化爐的號碼也都沒有 4!
2023 年 5 月 6 日,TGEEA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邀請了台灣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的理事長——郭慧娟老師,在彰化員林禪寺的四樓辦了一場「死亡咖啡館」活動。許多眼尖的民眾立刻就發現,這裡的電梯樓層沒有跳過 4。原以為生死議題會讓人望之卻步,沒想到活動的參與非常踴躍,現場滿滿的聽眾,從 20 幾歲的學生到 7、80 歲的長者都有。
「原本很擔心大家都覺得觸霉頭的話題,在純樸的彰化會有人來聽講嗎?」TGEEA 的營銷服務部主任盈琪說,「但當天出乎意料有很多長輩來到活動場地,而且非常大方地和大家分享他們對於喪禮儀俗的看法。」
其實,大家對身後事雖然難以啟齒,但面對這個必經之路,還是希望有一個契機能夠侃侃而談。
繁文縟節太耗資源,回歸人性才是平等本源
在活動中,有長輩提到「習俗就是古早流傳下來的說法,可能有那個時代的種種考量,大家害怕若不遵從,會對後代有不好的影響,也怕別人的閒言閒語輿論壓力。但其實做法根本就沒有強制性,只要家族內達成共識,哪有不能改變作法的道理。」盈琪認為,儀式只要讓逝者能安息,讓送行的家人能夠得到安慰,那就是最好的告別。
「小時候,我們是成長在『囡仔人有耳無喙』的年代。」本次的活動志工蔡爸分享自己對傳統喪禮習俗的觀察,「講到奠祭順序男尊女卑、訃聞裏誰排前面、誰排後面,規定誰不能參加送別……等等,以前的人真的耗費很多資源在討論這些繁文縟節!」
蔡爸認為,郭慧娟老師在講座中點出的喪俗問題,顛覆了一般人傳統的思維,促使我們好好去正視死亡這件事情,捨棄喪禮傳統習俗的齟齬爭議,回歸人性的平等本源。
這次在性平星期六「死亡咖啡館」主題活動中,講者郭慧娟老師分享了「性別平等精神」在家庭關係中的重要性。曾有許多對家族有極大貢獻的女兒,因為男尊女卑、內外區別的觀念,導致死後只能被當成外人一般對待,成為家屬心中永遠的遺憾。類似的故事,至今仍然在台灣社會中不斷上演,但值得高興的是,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有理念的殯葬業者,默默地在推動性別平等、以人為本的服務。在這次的死亡咖啡館活動現場,就有許多禮儀師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和喪家溝通的經驗。
翻轉喪禮習俗,先從「認識」開始!有趣的《穿越時空.喪俗版》桌遊
翻轉傳統習俗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會害怕被旁人說閒話,或者是惹祖先不高興,而只好一味地照做,但追根究柢,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曉得其中緣由。TGEEA 的企畫部主任易儒回想過去的經驗,發現家中長輩的喪禮都很簡單,所以自己對傳統喪俗的「哭路頭」、「封釘儀式」、「執孝杖」等環節,都相當陌生。這次有機會在死亡咖啡館玩《穿越時空.喪俗版》桌遊,大幅增加了自己對傳統習俗的認識。
「這款桌遊將台灣一般喪禮禮俗、禁忌一一列出,讓玩家有機會能夠透過遊戲,好好地討論死亡及喪禮議題,說說自己的經驗與看法,而且還設計『變性』的環節練習換位思考,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畢竟過往的習俗不論喪禮或婚禮,將女性視為男性的從屬,地位卑微透過各種儀式或告誡來規訓女性,透過桌遊遊戲,讓男性有機會從遊戲中換位思考來討論女性的處境,並聆聽在場同組女性的生命經驗及感受,我覺得是很棒的設計。」
在《穿越時空·喪俗版》桌遊中,設計了「安哪做」及「為啥米」兩種牌卡,讓玩家們認識這些儀式的進行方式及典故,再來討論這樣的儀式中呈現的性別議題,以及現今有哪些調整或變通做法,最後讓同組來討論這樣的儀式要「刪除」、「調整修改」或是「繼續保留」。
「我們這組討論的結果,覺得這些儀式大多都可以不做,而且我的父親(蔡爸)甚至覺得全部都可以刪除不用,他說人走了就走了,而且他也早早決定要捐出大體讓醫學生們學習。」易儒主任聽到父親對身後事的看法,感到有點意外跟驚喜,「助教還特別把父親發言的過程錄起來,留給我做紀念。」
性別平等的喪禮習俗,能讓世事更加圓滿
隨著時代轉變與社會變遷,台灣家庭組成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元,性別平權觀念也逐漸提升。易儒主任認為,由人所制定的習俗應該也要隨著現代人的生活形態與需求演變。「將過去帶有優劣尊卑及排除隔離的刻板規範,轉變為寬容悅納及照顧所有人感受與需求的祝福或慰藉。
「雖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台灣社會環境對性別平等的友善度算是相當高。」本次場地贊助方員林禪寺代表朱先生認為,透過死亡咖啡館的討論與互動,我們更能跳脫不盡人情的民俗規範,避免徒留遺憾,讓世間事更圓滿。「很難得在員林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大家有機會學習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禁忌話題,深刻體會到改變是為了更加美好的真諦!」
更多的 TGEEA 性平星期六活動消息,請關注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官網頁面。對死亡咖啡館活動有興趣的朋友,請追蹤台灣死亡咖啡館、台灣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