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 年 4 月 23 日(六)下午 2:30-4:00
- 地點: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女館一樓演講廳
- 主持人:高芷涵(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文宣部主任)
- 講者:王儷靜(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屏東大學教育系教授)
- 江映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彩虹森林獨角獸療育團體帶領人)
- 參與人數:45 人
2022 年 4 月 23 日,TGEEA 前往高雄婦女館扮理「性平星期六」系列活動第七場——「上課啦!給大人的國小情感教育體驗課程」,向聽眾介紹協會最新研發的情感教育教材《千德爾》。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王儷靜教授,以現行國小、國中如何談論情感教育切入,談到 6 年級健體課程中,涉及從團體至個人的異性相處模式。而在國中一年級課程中,列有青春愛的練習曲一課,強調愛的真諦與愛人愛己。然而,這些情感教育與國小、國中的學童的生命經驗並不相同。王儷靜思考,情感教育如何更貼近小朋友的經驗與需求呢?
情感教育涉及諸多面向,如告白,涵蓋告白的場合、內容、態度與方式,而在「你有情我無意」的情況下,該如何拒絕,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呢?此外,流行文化中,舉凡歌曲、戲劇、電影、小說等,有許多愛情元素,也是學童接觸,並學習的管道。王儷靜老師在屏東大學任教的授課經驗中,發現大學生最常選擇的情感歌曲,為分手的題材。從這些範疇來看,在我們學習情感的道路上,情感與心動、關係、情慾、自我認同等面向皆有關係。
王儷靜老師介紹《千德爾》的設計理念,指出 5 到 9 年級的學童可能在情感路上跌跌撞撞,而《千德爾》的教材並非灌輸式的教育,也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採互動式的討論。《千德爾》分為三個部分:自我了解、人我關係與自我突破。自我了解的主題探究性別的刻板印象、身體意象,以及多元性別的經驗與困惑;在人我關係的單元裡,分為告白、相處、積極同意、網路交友與性騷擾等課題;最後的自我突破中,則帶領學童討論未成年懷孕的議題,並在寫作中闡述自己的意見,與他人交流後調整、反思。每個《千德爾》主題皆有影片,符合素養導向的意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江映帆,帶領參與者從第一課與第五課的學習單中,思考性別特質與告白方法。《千德爾》的第一課是由葉永鋕的故事發想,設定十項特質,如活潑─文靜、大方─害羞、勇敢─小心翼翼等,這些特質並無優劣之分。江映帆請參與者以「紅、橙、黃、綠、藍、紫」六色彩虹的貼紙,愈活潑的接近紅色,而較為文靜則貼上藍、紫色。
現場除了一名女性將全部特質貼上紅色以外,其他參與者皆沒有單一的顏色,且少有代表非常活潑、勇敢的紅,以及非常文靜、害羞的紫色。這活動顯現了,多數人的特質並非極端的活潑、勇敢,亦非害羞、文靜,往往處於中間地帶。此外,江映帆老師提醒,個人遇到不同的情境、與不同的人群互動時,展現的樣貌可能相當不同,如對家人較為活潑,對陌生人則害羞等。而自己認知的特質,與他人感知到的特質,也可能不同。
江映帆老師提醒,在班級經營的過程,可設定彩虹小隊公約,包含了解自己的感受、尊重他人發表的權利、尊重他人的不同經驗及隱私,或其他相關約定。
第五堂課為電波星,江映帆老師播放課程影片,影片中,有五種表白方式,分別為公開、禮物、情書、當面、等待。江映帆老師請參與者想一想,這些告白方式對你的來電指數。來電指數為五等,統計結果顯示,多數參與者並不傾向公開告白。最後,江映帆老師提醒,告白要不斷聆聽對方的聲音,且並非所有告白必然有結果。在會場外貼有中小學生寫的告白信與拒絕信,會後許多參與者前去翻看。
在 Q&A 的環節,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的林奕萱醫師問到,即使情感特質以顏色光譜區分,是否仍有二元的疑慮?而近年來學生的告白方式轉往網路,如 Instagram。講師回應,可在活動結束後,請學生思考有無其他的告白方式,促進學生的討論與互動過程理解性別意涵。另有觀眾詢問,情感在教學現場有政治正確的氛圍,但孩子的需求應充分表達與被聆聽。王儷靜老師回應道,戀愛是哲學思辨的過程,應讓學童表述、互動與交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