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020.10.20 不傳統也很幸福啊—同志的創意婚禮<2020 年臺灣同志遊行系列活動>

2019 年,台灣的同志伴侶終於可以結婚了,但該如何籌備一場同志婚禮呢?同性婚禮和異性婚禮又有什麼不同?其實,這些婚禮的眉眉角角,不管在同性還是和異性伴侶間,都有極為類似的煩惱!讓我們一邊喝咖啡,一邊聽聽 TGEEA 的賴友梅理事分享翻轉習俗的撇步,以及剛完婚的作家瞿欣怡,與她的同性伴侶的「任意妄為」婚禮經驗吧!

同志婚禮,該怎麼進行?

去年的 11 月,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舉辦了「進擊的新人」翻轉婚俗工作坊,吸引許多異性、同性伴侶,及同志友善婚顧公司前來參加。許多朋友都表示,非常希望了解傳統婚禮習俗如何套用在同志婚禮上,並很好奇如果不完全遵照嫁娶儀式的話,又應該使用何種替代方案呢?

其實,同性和異性伴侶所煩惱的,可能是同一件事情?

現代台灣人的婚姻觀念,普遍還是帶有濃厚的嫁娶色彩,認為女生是嫁到別人家的,丈夫必須擔起養家活口的責任。也就是因為有這樣壁壘分明的遊戲規則,才會有人對於同性伴侶的結合產生疑惑:

  • 男生怎麼男生,女生怎麼女生?
  • 同性結婚,誰要誰家牌位?

這樣的婚姻觀念,也反映在傳統嫁娶習俗的每個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迎娶」中包含拜別、潑水、丟扇等等讓新娘「出」娘家門的儀式;「入門」中則是有過火、踩瓦、祭祖、進洞房等等象徵新娘「融入」夫家的橋段。

傳統嫁娶儀式乍看之下對異性伴侶很適用,但自古以來為了籌備婚禮爭吵的男女雙方,也從來沒有少過!若把同一套遊戲規則用在同性伴侶身上,又會有哪些地方「怪怪的」呢?

誰要嫁?誰要娶?可不可以結婚就好?

如果同性伴侶執行起來有點怪怪的,那為什麼換成男女大家就覺得不怪了呢?其實,從傳統嫁娶儀式中,我們可以反思更多隱藏的議題,10 月 20 日,聽聽 TGEEA 的賴友梅理事,與大家分享多年來她與長輩、年輕人分享婚俗議題的種種趣事,一起思索更多翻轉的可能。

一位「任意妄為」的新娘

瞿欣怡與伴侶完成一場突破傳統框架的婚禮

2019 年,作家瞿欣怡和交往多年的太太正式完婚,並舉辦了一場「脫俗」的創意婚禮。

她們的婚禮中沒有拜別,而是改由新人打金飾送給各自的母親 ( 父親都已過世 ),表達感謝之意。婚宴中也沒有把女兒託管給另一個人的交手儀式,而是兩位新人手牽手,簽著她們的毛小孩,一起踏入會場接受親友的祝福。

「沒有任何人需要離開原生家庭,而是兩個家族都多了一個女兒。」在分享自己婚禮經驗的專欄文章中,瞿欣怡這麼寫道。

10 月 20 日,我們邀請了瞿欣怡和大家聊聊婚禮籌辦的心情,以及婚禮對她們兩位伴侶的意義。歡迎大家一起來聽聽這場難得有趣的分享!

報名須知

  1. 活動正式開始時間為 18:30,歡迎提前入場點餐、用餐
  2. 免報名費
  3. 餐廳低消為每人 70 元
  4. 報名後若因故取消,請務必提前告知,以免座位浪費唷!

本活動為 2020 年臺灣同志遊行系列活動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