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 TGEEA 的莊淑靜老師受邀至新竹的愛康衛生棉辦公室,幫員工們上一堂性別意識培力的課程,這是愛康夥伴們撰寫的課後心得回饋,分享給大家!
除了上次提到的婦科知識講座,不久前,我們也邀請了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以討論式的工作坊,進行性平意識的基礎培力。
協會的莊淑靜老師給夥伴們出了一個課前作業:請大家訪問身邊 3 位不同年齡層的女性,詢問他們的生理期、青春期經驗,也聊聊過程中的身體變化、內心感受及那時的她們是如何面對的。
課堂上,老師將大家蒐集的故事依年齡排開,從最年長的故事開始聊起:
- 我們看到了 70 歲阿嬤級的長輩,生理期來隱晦不敢言。只能在暗處清洗跟陰乾生理期布墊,也擔心讓其他男性家人發現。
- 而 50-60 多歲的媽媽們,家人、朋友間開始用「那個」代稱生理期了。陸續有了衛生棉,但因為還很厚很貴,每片會偷偷搭配衛生紙擋一下。
- 最後到了 20-30 歲的我們,開始有了月事來潮值得慶祝的概念,也有了更多平價款式的衛生棉可以選擇。生理期不再是一件不敢提的事,而是生命的下個里程碑。
當下的分享,有點像在看一場舊式的膠捲電影,我們走入不同年齡層的生命故事,也感受過程中的委屈、悲傷與珍惜。
從生理期的例子說起,我們深刻感受出「性別平等意識」是在時代更迭中,透過血淋淋的真實案例、奮起反抗的決心與不同工作者努力,逐漸滾動而形成的。沒有標準答案,卻不能停止進步。
慚愧的是,在我們自小的教育裡,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不同陷阱。像是學校制服規定夏天女生要穿裙子、男生穿短褲;寶寶性別派對中,以蛋糕內餡的粉色、藍色作為男女寶寶區分…再到日常與朋友的對話、滿懷期待去看的電影、網路上無心滑過的一篇文章,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存在著主觀、不正確的性別意識,落入性別歧視或性別刻板印象的牢籠。
在淑靜老師與性平協會文宣部主任芷涵 的帶領下,我們停下腳步,回過頭細細檢視企業發布過的社群內容,判斷其中是否隱藏著沒有發覺的性別陷阱,和老師一一對焦當時想要傳達的內容,是否足以傳遞正確的立場,進而給大眾正面的力量。
這是一場收穫超滿、也很深的學習,老師離開後,我們仍知道這條路它沒有盡頭,但我們會持續走下去!
性別平等是一條漫長的路,謝謝持續為這個議題努力的工作者們。我們團隊也將以謙卑、謹慎的態度不斷學習,並持續推動 2020 年因疫情暫緩的校園教育講座,與專業師資合作,在性平議題上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