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3/8 (六) TGEEA 性平星期六 #32|我們與歧視的距離:在國際婦女節讀《隱形歧視》(李柏翰、張竹芩)

《隱性歧視》是一本希望讓全民都能看懂《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人權讀本。臺灣真的性別平等了嗎?公約怎麼理解父權社會,又期待各國如何消除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層面的歧視?我們在平權意識普及的時代,歧視狀況依舊無所不在,以社會文化、主流風氣、保護心態為名,隱藏在生活中的各處,然而它們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為何會不容易察覺?我們又能怎麼做出改變,以達成實質平等呢?

此外,性別平等運動推展多年來,經常被誤解成「女權至上」的運動,而「為什麼沒有《消除對男性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提問,可能是一種挑釁,但也帶出了重要的問題:在性別平等的運動中,男性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這本書、這場講座將以臺灣的例子切入,聊聊當代的性別關係,並從男性困境、身分政治和交織性的角度去回應前述的問題。

講者|李柏翰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曾是法律白話文運動總編輯,現在也是性產業勞動者權益推動協會的理事,對人權與全球衛生政治很敏感。常在公共書寫中強調性別、障礙與解殖觀點的重要性;主編過《公民不盲從》、《隱性歧視》等書。

講者|張竹芩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學程兼任助理教授、CET 遊學台灣中心主任、前綠黨秘書長、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傳播研究博士。

按讚或分享至:

我們的工作對應 5 大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