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 年 6 月 22 日 9:00-16:00
- 地點:Google Meet
- 講者:王儷靜(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屏東大學教育系教授)
修煉/鍊/練愛情的必要性
王儷靜教授的講題為〈修煉/鍊/練愛情:我們的情感學習路〉,從講題詢問參與者,「修煉/鍊/練愛情」應該使用哪個字?或許是「煉」,因為愛情是在火當中提煉出來;又或者,是鍛鍊的鍊,因為愛情需要物質;當然,也可能是練習的練,因為愛情需要不斷練習。
儷靜教授提到,我們過往閱讀的童話故事,所有的公主都需要被王子拯救。很多人也許做過,或看過,一堆旁觀者起鬨,要當事者「在一起、在一起」。而在關係中,當事者時常以手機傳訊息,卻遭到已讀不回。倘若一位女生說懷孕了,那另一方會如何回應呢?這些可能都是我們在情感關係中遇到的問題。
接著,儷靜教授提到,108 課綱將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學習主題分為 9 個:
- 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多樣性的尊重
- 性別角色的突破與性別歧視的消除
- 身體自主權的尊重與維護
- 性騷擾、性侵害與性霸凌的防治
- 語言、文字與符號的性別意涵分析
- 科技、資訊與媒體的性別識讀
- 性別權益與公共參與
- 性別權力關係與互動
- 性別與多元文化
儷靜教授問到,這些類別有哪些與情感教育相關呢?有位老師認為,這些都與情感教育有關,如科技、資訊與媒體,對現在的學生影響甚深,學生時常觀看 YouTube,並從中學到性別相關詞彙。
又例如,剛通過的《跟蹤騷擾防制法》,在實務上有諸多與情感有關,要讓學生知道,情感表達跟過度追求的問題,為何過度追求讓生命感到不安。而在科技、資訊方面,因在網路無法見面,文字訊息如何被解讀變得至關重要。如果我們用 Line 貼圖表達情感,可能會造成哪些誤解呢?
儷靜教授提到,《兒童權利公約》的「權利」跟情感表達的訴求有關。「權益」指涉資源的分配與再分配,包括金錢與時間,這些皆與情感相關。我們時常說:「三觀不正」,但三觀到底是什麼?是金錢觀、價值觀嗎?那負面的價值觀又是什麼?情感中有正確的價值觀嗎?這都是我們要共同思考的問題。以 12 年國教的術語,孩子們的態度與技巧,要如何合作要練習。
儷靜教授認為,情感的學習是與重要他人的關係,對象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好友、伴侶。而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與他人平等互動,協商與處理情感挫折,意識到情感表達與溝通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及偏見,並看見情感關係中的權力關係。
如何談情感?
儷靜教授以她在在大學三年級的課堂為例,同學發現,關於情感教育,學校不教的,比教的還要多很多很多。那麼,我們是怎樣學習情感的呢?
當我們在思考情感困擾時,可能會借助各式心理測驗的幫忙。然而同樣的方式,可能不見得能回應孩子的實際狀況。
流行文化也是我們學習情感的重要管道。儷靜教授曾在課堂上撥放了兩首歌,一是玖壹壹的〈癡情玫瑰花〉,另一是黃舒駿的〈她以為她很美麗〉,並請同學以文氏圖來比較二個的共同關係,學生們發現,兩首歌的情感關係非常類似。談到流行文化,儷靜教授點播辛曉琪的〈領悟〉,歌詞提到為愛受苦。現在的孩子為愛受苦的方式可能與過去不同,若愛是錯誤,怎樣的愛是錯誤的呢?
要讓小學六年級學習情感互動,需要一個情境,才能練習與發展技巧。小學課本對親密關係的互動假設:團體活動、團體約會、固定約會對象到結為夫妻。然而,為何是團體活動呢?國中課本又怎麼談情感呢?在「青春愛的練習曲」中,最好的部分是兩人共同經營愛情,但這與我們經驗也未必相同,有許多的折衝如何處理呢?課本還提到「合宜的告白」,有關告白的場合、內容、態度、方法等。然而,儷靜教授認為,許多孩子在國小就開始學習告白了,學習應該是提早學習,而非事發後徬徨無助。
另外,課本是如何教「拒絕」呢?怎樣是好的拒絕方式?告白與拒絕是在108課綱出現的單元,除了課本提供的,我們能有更進一步的脈絡思考這件事。
儷靜教授問到,一個成功的人,背後可能有怎樣的感情觀?情感的處理需要教導嗎?還是我們要從經驗中學習,但經驗學習有其侷限。我們在情感關係裡面,又有何感受?社會的公開故事有何愛情範本?學生學習到怎樣的版本?如何讓學生,能有一些裝備?
儷靜教授有一次聽到朋友分享情感經驗,對方認為,每個人要有一次的被分手經驗,才知道如何好好分手。對此,儷靜教授總結到,分手是身體性的知識建構,諸如心碎的、心痛的感覺等等,許多情感學習的課題,是以身體學習為中介。
我們的情感學習之路,從心動、曖昧、告白,到性、熱戀、相處等關係維持,涉及愛與性的關係、愛情的三角習題,也關乎自我認同。因此,情感教育可能同時是事實知識,也是概念知識、程序知識,以及後設認知的知識。
《千德爾》設計理念及主題安排
千德爾的英文是the tree of gender,是一棵樹。因為發現中、小學缺乏一系列情感教育學習資源,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團隊花了3-4年的時間研發教材。
儷靜教授簡介《千德爾》每一課程,如涉及自我認同的〈啟程〉(性別特質)、〈方圓星〉(性別角色)、〈胖胖星〉(身體意象),以及討論多元性別的〈卡樂星〉,尤其多元性別,理解這個詞,與理解非異性戀在社會上面臨的處境是兩回事。接著是,談告白的〈電波星〉,課本只談合宜的告白,但告白與我們文字訊息有關。第六課〈樂芙星〉,討論親密關係的溝通。第七課〈耶史諾星〉,聆聽自己對情感的想像與理解他人的想法,並反覆思考情感權力關係的互動。
第八課〈飛微星〉,談分手,儷靜教授曾聽學生說,用 Line 分手可不用看到對方的表情,感受不到對方的痛,但這可能造成了什麼事情呢?第九課〈因特內星〉,讓我們理解社會文化中的性別迷思,進而認識網路交友的風險。第十課〈界線星〉,同樣談身體自主與權力關係,切入的視角有二,一是不斷送東西、不斷不知如何回應的當事者;另一是重要他人,同學與老師等等。第十一課〈未成年懷孕〉,多數人認為是負向的議題,能夠好好選擇的學生很少,這課帶領我們思考有什麼友善的方式與策略。最後是〈寫作思辨〉,促進思考、整理自身對戀愛議題的見解,並協助學生發展後設認知。
接著,儷靜教授提到,《千德爾》有四個主要概念:
- 第一,性別的概念:依據性平法,希望讓孩子認識不同的性別特質,並從葉永鋕的故事為出發點。
- 第二,身體:身體意象或性騷擾的過度追求、未成年懷孕等。
- 第三,親密關係:包含溝通、表達、告白,協商,以及科技等。
- 第四,哲學思辨:寫作思辨課程,建立後設認知,文化與意義等次概念。
儷靜教授以告白章節來作演示與討論。首先,撥放前導引片及講解彩虹小隊公約。其次,儷靜教授邀請學員思考,除了《千德爾》所提到的公開、禮物、當面、等待告白以外,還有哪些告白方法?
在討論這些告白方式時,有學員認為,公開告白的好處有,公開示愛,排除他人介入,但缺點是強迫性。第二種禮物告白,有學員感受到對方為自己著想,但也有學員認為,有回贈禮物的壓力。對於情書告白,學員認為較為體貼,且可找人商議,有時間醞釀,更慎重選擇。而當面告白,若是認識的好友,當面告白看得出對方的真誠,更有談戀愛的感受;但若是想拒絕的人,則可能因顧慮太多、缺乏準備時間而產生困擾。學員普遍不喜歡最後的等待告白,因為難以閱讀對方的心思。
最後,儷靜教授認為,要如何告白才不會使對方感到尷尬、被強迫,這是需要經過學習。而遭到拒絕,又該如何接受對方不願意和自己在一起的想法,不因此埋怨對方,或貶低自己,也是需要理解的。被告白的一方,在思考如何感謝對方的心意,並避免口出惡言,令對方難堪,同樣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