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 / 卓耕宇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論壇
日前,教育部長又再次親上火線,鄭重澄清小學課本並無如李佳芬女士因為聽到地方媽媽所說的錯誤訊息。她出席活動致辭時公開指責說:校園內小學三年級就教肛交,小學六年級就教性高潮,讓許多媽媽非常擔心。諸如此類製造民眾恐慌的假訊息,這幾年不斷地透過網路社群轉傳,不但讓很多關注教育卻無從查證的家長們,幾乎信以為真且焦慮不已,更漠視了很多認真落實性平教育的實務工作者,也重創基層教師的教育專業。這樣的話出自於有參與經營私校的李女士,反教育的諷刺昭然若揭。
作為一個基層教師,面對這樣的訊息,可以怎麼做?至少,在高中職的課堂教學裡,這樣的負面教材,反映了社會的某些真實,同時,更教會我們幾件事:首先,可以和學生討論假訊息得以穩穩地傳遞,往往不是因為它具有真實性,而是它徹底利用了閱聽眾不假思索的惰性,成功的做球並煽動閱聽眾的情緒與恐懼。
然而,這些假訊息傳遞的用意,從來都不是要好好溝通對話,更不想協助大眾了解議題,而是讓恐懼帶動大家一起不明就裡的起鬨,社會輿論形成的多數或是大聲量,就容易被一般人誤以為是普遍的共識,直到這些被指稱為負面教材的議題(性教育或認識同志與同婚等公共議題)徹底消失為止。這樣的策略與鴕鳥心態,從來都不是負責的教育行動。更何況,教材與課堂不能談,並非表示學生們不會有相關疑問,或上網找資料及和同儕討論的可能!
其次,國小三年級或六年級的課本到底有沒有教肛交與性高潮?如果身邊有就讀國中小的親友,都可以直接問到底有沒有?不好意思問也可以借課本來翻閱?或是直接詢問老師都是暢通的管道,不是嗎?何以多數的大人們接收到這樣的訊息,就不假思索且毫無疑問的接收,相信我們的學校會這樣做?這過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樣簡單且容易的查證管道,您追到什麼程度?或只是透過網路轉貼與分享,一起抱怨教育部怎麼可以這樣殘害我的孩子?
這樣的事件反映的問題就是:質疑與查證都不是很困難的行動,但接收訊息的人普遍是被情緒動員的,而且這樣的情緒動員是被各種意識形態與價值包裝著(例如政黨色彩的偏好或是選舉操弄好惡等)卻不習慣多一點思考,給自己一個了解議題的可能。也因此,假訊息可以肆無忌憚的傳播,恐懼當然也自然而然四處流竄。
身為關注權力關係與性別敏感度的教育工作者,從來不會天真的宣稱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因為,批判教育學從不迴避討論教育中的權力關係與政治性(這個政治性不是指政黨,而是關照體制中的權力結構與立場如何影響教育的行動),更敏覺於反思不同的角色位置所隱含的權力不對等,如何影響教育工作者與學習主體的互動。這樣的對話,民主才有滋養與扎根的可能,談性別平等與公平正義才有具體的行動。教育部再一次面對性平教育被刻意抹黑造謠的負面教材,不僅站穩教育專業的立場鄭重澄清,同時也給全國親師生們一個很正面的公民素養教育,推動性平教育,期待看見的是每個有自信且會思考的彼此!
為孩子打造友善平等的校園環境與社會
性平倡議、同志教育
卓耕宇:質疑與查證不難,但要有意願思考|回應李佳芬女士對性平教材的指控
文 / 卓耕宇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論壇
日前,教育部長又再次親上火線,鄭重澄清小學課本並無如李佳芬女士因為聽到地方媽媽所說的錯誤訊息。她出席活動致辭時公開指責說:校園內小學三年級就教肛交,小學六年級就教性高潮,讓許多媽媽非常擔心。諸如此類製造民眾恐慌的假訊息,這幾年不斷地透過網路社群轉傳,不但讓很多關注教育卻無從查證的家長們,幾乎信以為真且焦慮不已,更漠視了很多認真落實性平教育的實務工作者,也重創基層教師的教育專業。這樣的話出自於有參與經營私校的李女士,反教育的諷刺昭然若揭。
作為一個基層教師,面對這樣的訊息,可以怎麼做?至少,在高中職的課堂教學裡,這樣的負面教材,反映了社會的某些真實,同時,更教會我們幾件事:首先,可以和學生討論假訊息得以穩穩地傳遞,往往不是因為它具有真實性,而是它徹底利用了閱聽眾不假思索的惰性,成功的做球並煽動閱聽眾的情緒與恐懼。
然而,這些假訊息傳遞的用意,從來都不是要好好溝通對話,更不想協助大眾了解議題,而是讓恐懼帶動大家一起不明就裡的起鬨,社會輿論形成的多數或是大聲量,就容易被一般人誤以為是普遍的共識,直到這些被指稱為負面教材的議題(性教育或認識同志與同婚等公共議題)徹底消失為止。這樣的策略與鴕鳥心態,從來都不是負責的教育行動。更何況,教材與課堂不能談,並非表示學生們不會有相關疑問,或上網找資料及和同儕討論的可能!
其次,國小三年級或六年級的課本到底有沒有教肛交與性高潮?如果身邊有就讀國中小的親友,都可以直接問到底有沒有?不好意思問也可以借課本來翻閱?或是直接詢問老師都是暢通的管道,不是嗎?何以多數的大人們接收到這樣的訊息,就不假思索且毫無疑問的接收,相信我們的學校會這樣做?這過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樣簡單且容易的查證管道,您追到什麼程度?或只是透過網路轉貼與分享,一起抱怨教育部怎麼可以這樣殘害我的孩子?
這樣的事件反映的問題就是:質疑與查證都不是很困難的行動,但接收訊息的人普遍是被情緒動員的,而且這樣的情緒動員是被各種意識形態與價值包裝著(例如政黨色彩的偏好或是選舉操弄好惡等)卻不習慣多一點思考,給自己一個了解議題的可能。也因此,假訊息可以肆無忌憚的傳播,恐懼當然也自然而然四處流竄。
身為關注權力關係與性別敏感度的教育工作者,從來不會天真的宣稱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因為,批判教育學從不迴避討論教育中的權力關係與政治性(這個政治性不是指政黨,而是關照體制中的權力結構與立場如何影響教育的行動),更敏覺於反思不同的角色位置所隱含的權力不對等,如何影響教育工作者與學習主體的互動。這樣的對話,民主才有滋養與扎根的可能,談性別平等與公平正義才有具體的行動。教育部再一次面對性平教育被刻意抹黑造謠的負面教材,不僅站穩教育專業的立場鄭重澄清,同時也給全國親師生們一個很正面的公民素養教育,推動性平教育,期待看見的是每個有自信且會思考的彼此!
支持性平
每月 100 元,支持台灣性平教育持續紮根!
為孩子打造友善平等的校園環境與社會
紀孟均老師分享演講挫折經驗——曾遭聽眾質疑「學生若覺得愛滋沒什麼,性行為會更加氾濫!」
談同婚太敏感?蘇芊玲老師用「換位思考」的演講開場軟化聽眾
【新聞稿】性平協會《飛微星上的線線事件》情感教育繪本故事分享會,近 30 位大小朋友熱情參與
婚禮中有哪些性別不平等?結婚是雙方的事,應該要兩人站在一起完成
同婚通過四年後,性平教育怎麼走?性平教育團體與第一線教師的觀察
運用 30 本繪本談論霸凌、性別議題,讓孩子建立自信|活動側記(TGEEA性平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