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回應建中事件性平爭議

當性平議題成為玩笑,我們可以怎麼做?從建中事件談性平教育的四點行動建議

從校友聚餐菜單到學生言論,建中事件二度引發性平爭議

近期,建中校友聚餐因涉及性物化女性,而引起爭議;風波尚未平息之際,又有學生因針對麥當勞性侵事件發表不當言論而遭撻伐。校方於昨(27)日發表道歉聲明(截圖),並強調將深化品格教育及性平教育。

建國中學第46屆校友聚餐之菜單上有「香鮑佐蘿莉」、「韓國妹子軟綿綿」等帶有性暗示的名稱
翻攝自壹頻新聞網

台北市建國中學第 46 屆校友在 12 月中旬舉辦了 30 週年重聚活動,晚宴菜單上出現了如「香鮑佐蘿莉」、「韓國妹子軟綿綿」等帶有性暗示的名稱,引發了社會對物化女性的批評。此外,現場還設置了疑似影射女校學生的人形立牌,部分與會者與這些立牌合影時做出不雅動作,進一步加深了爭議。

事件源於麥當勞爆發職場性侵案,企業內部卻未能及時妥善協助被害人,網友於是號召抵制麥當勞。有建中學生反對抵制行動,而發文表示「建中中午揪團騎腳踏車去吃麥當勞」、「考完段考就要來點麥當勞,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等語;後又有中一中、南一中、雄中等多所學校的學生發文響應或聲援,引發輿論譁然。

建中學生於Thread平台發文揪團吃麥當勞、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
翻攝自 Thread

在相關的討論中,有些人會質疑:難道我不加入抵制麥當勞,就代表我支持性侵嗎?難道我沒有選擇吃麥當勞的權利嗎?

事實上,抵制消費本來就只是表達意見的其中一種方式。選擇參與抵制,意在以行動積極傳遞價值觀;選擇不參與抵制,自然也是一種自由權利,不代表對特定行為的認可。

但在本次的事件脈絡之下,部分學生選擇刻意發文炫耀,甚至發表「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等言論,不但忽視了抵制者希望支持已故被害人、譴責企業不當行為的初衷,更將抵制行動簡化為「女權」與「反女權」的意識形態對抗,顯示出個別學生缺乏對公共議題的同理與反思能力,且對於自身行為可能帶來的影響缺乏足夠自覺。

當教育的核心精神缺失,性平議題成為玩笑與挑釁的工具

類似的歧視言論或爭議,近年來在教育場域並不罕見。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長選舉的歧視政見、中一中園遊會攤位以「烯環鈉」命名等事件,都還歷歷在目。

無論性別議題或種族議題,都是可以理性討論的公共議題,但是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用玩笑、戲謔的方式來表達意見、表達不滿、抑或彰顯自己的標新立異?為什麼,明明是稍微發揮同理心就能避免的事,卻有人需要透過一次又一次先炎上、再道歉的循環才能學到?為什麼建中校友重聚活動籌備會成員在爆發性平爭議後,沒辦法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還發函揚言提告寫文章評論此事的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不小盟)常務監事諶淑婷


我們必須再一次地指出,不允許男性展現脆弱的社會文化,以及缺乏男性經驗的情感教育,要負很大的責任。男孩從小被期待展現果敢、積極、剛強等特質,而不被鼓勵學習同理心或表達脆弱的情感。社會對於陽剛氣質的期待,對男性也可能成為一種壓迫,進而導致男性將憤怒及無力轉化為對於女權及性別平等的單一想像及仇視。

另一方面,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二十年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學校師生逐漸將「性別平等教育」與「性別事件防治」劃上等號。性別平等被視為繁瑣的法規流程、教條與懲罰,更加引起反感;學校性平會又常為了處理性別事件疲於奔命,立法初衷最強調的教育意義反而沒有被充分彰顯。

那麼,具體來說要怎麼改善這樣的問題呢?

數位時代下的性平教育挑戰與四點行動建議

一、透過教育幫助當事人理解問題

相信網路輿論的壓力,已經讓當事人意識到需要為不當言行負起責任。然而,僅停留在指責,往往無法真正促進深層的反思與改變。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忽略教育與修復的可能性。正如雄中莊福泰校長所言,網路公審容易過度,學生仍處於學習的過程中,學校應積極介入,為學生提供參與反思與修復的機會。例如透過課程活動、座談會或反思報告,幫助他們理解性別平等的重要性,認識言行的影響力,並學會以更負責任和建設性的方式表達意見,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在 Threads 查看

二、發展能回應男性處境的情感教育

日前立法院教文委員會才剛召開「啟動性平教育 2.0」公聽會,研議的其中一項題目就是如何在情感教育中融入男性經驗。

我們認為,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都需要積極發展這樣的課程內容,也可以適時結合民間資源,例如社團法人臺灣男性協會致力於男性的情感教育,藉由牌卡幫助男性表達情緒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不小盟)致力於幼兒與家長的性教育,讓平等尊重從小開始。

三、看見男性群體中的多元性

伴隨本次事件,網路上出現了關於「not all 建中」的爭論。事實上,一所學校的學生、校友眾多,當然會有很高的異質性。建中第 46 屆校友可以設計出性物化女性的活動內容,但也有在參與聚會後寫下道歉文的呱吉;南一中有學生發出爭議性的貼文,但也有學生會發出條理分明、擲地有聲的聲明稿


在 Threads 查看

找到盟友,促進理解,是性別平等運動能夠繼續走下去的關鍵。而如果你就身在這樣的群體當中,但不願意被如此代言,那麼站出來發聲也是很重要的。

四、從小地方開始改變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簡單的行動擴大影響力。

例如,與其說「男生不可以哭」、「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不如鼓勵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受,並以開放的態度傾聽每個人的經驗。此外,我們也能透過和家人、朋友、同學、同事討論社會議題的機會,來展現自己對性別平等的支持,並藉此發掘更多潛在的「盟友」。當愈來愈多的盟友現身,會使更多人意識到,性別友善的環境不僅是少數群體的議題,更是社會共同的責任。

改變社會文化雖然需要時間,但當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而是積極參與者時,小小的行動就能集結成巨大的力量。


訂閱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電子報,獲取每月最新活動消息: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