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的傷痛,促使著社會朝向更好的方向邁進。而現在的我們,能如何避免新的傷痛再次發生?
2000年4月20日,玫瑰少年葉永鋕離開了我們。在此之後,台灣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努力在校園內落實尊重多元差異、消除性別歧視的教育方針。
2023 年 5 月,台灣爆發 #Metoo 浪潮。立法院快速修正性平三法,以因應權力不對等導致的性別暴力事件,並重新審視教學現場的狀況。
《性別平等教育法》 走過 20 年,影響了不同世代的台灣人。從最初推動立法的倡議者、參與修法研議的立委,到身處第一現場的學生,都在各自的崗位持續努力著,並看見《性平法》帶來的挑戰與機會。
4 月 20 日是性別平等教育日,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辦理「望玫瑰不再凋零」講座,透過五位不同領域講者的對談,勾勒出未來性平教育的可能性!
講者
瑪達拉・達努巴克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國中輔導教師
賴友梅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講師
范雲
立法委員、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吳青軒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學生。清大 109-112 學年度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學生代表、新竹市性別主流化人才庫專家學者
余東栩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學生。第19屆台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學生委員
活動流程
(一)開場
- 介紹與會來賓、合照
(二)性平法立法過程/瑪達拉・達努巴克、賴友梅
- 為甚麼會有性平法
- 彭婉如事件、葉永鋕事件對性平法立法的影響
- 性平法草案制定時曾曾遇的困難
- 制度建置與實踐有否落差?一線教育現場實務經驗分享
(三)2023年的 #Metoo 運動與性平法修法/范雲
- #Metoo 事件對於性平法的影響
- 修法過程的困境
(四)性平會學生委員的觀察/吳青軒、余東栩(40分鐘)
- 所屬學校的性平會機制
- 性平會運作遭遇的困難
- 性平法、性平會運作模式有哪些可以改進之處
(五)對談
- 性平法的改進空間
- 台灣的性平教育哪裡可以做的更好
- 講者相互提問
- 觀眾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