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好「男」起家: 一塊雞肉,一堂性別課

文/阿寶

對阿公來說,夾雞肉給長孫子是多麼自然的事。對弟弟來說,不過是一塊雞肉,幹嘛大驚小怪。阿公阿媽在父權文化中長大,也生活了過半百的時間,應當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不用去改變,也不需要。

在奇摩知識輸入「起家」,會找到以下的回答:

雞:過年一定要買全雞來當作供品,不能採用分切過的。有一句台灣諺語說『吃雞會起家』,意思就是說過年吃了雞,來年家庭就會興旺,未婚的家庭成員都能成家立業。

終於懂了,雞的台語發音,也是「家」的意思。「吃雞會起家」這句諺語,很難忘記了。除夕夜在南投鹿谷吃年夜飯的晚上,阿公夾起雞肉的瞬間,我興奮地伸出手去乘雞肉,沒想到阿公的手一轉往弟弟的方向過去,嘴巴說著:

「來,弟弟吃雞才會起家,咱黃家才會旺。」

不知道有沒有親戚看到我的窘樣,趕緊將碗放下,若無其事的夾了一塊烏魚子。當下,心理有一種失落和憤怒,覺得自己明明是黃家的長孫女,為什麼不是我,為什麼?!!!

圖片來源

這股莫名的情緒直到大學接觸性/別論述,才豁然開朗,原來當初生氣的不是那塊沒入口的雞肉,不是阿公,更不是弟弟,而是摸不著、看不見的習俗文化所傳達「男尊女卑」的觀念。

對阿公來說,夾雞肉給長孫子是多麼自然的事。對弟弟來說,不過是一塊雞肉,幹嘛大驚小怪。阿公阿媽在父權文化中長大,也生活了過半百的時間,應當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不用去改變,也不需要。加上長輩們也少有反思的機會與資源。但唯有當我是那個被忽略,被當成隱形人的長孫女時,才深深體會到習俗文化中的不公平。明明都是長孫,卻由長孫的性別來決定家族對她/他的期待。男生不只要娶,還要成家立業,最好拚個男孩子來傳宗接代。女生只要嫁出去就好,最好還生個男孩子才不會丟娘家的臉。

延伸閱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我跟母親聊起清明節的話題,她脫口而出,「反正將來也不是你來拜我」。話一出口,隨即躡嚅,不敢看我。像小學生不小心在課堂上說了髒話,揭穿了性別惡意的真相。隱喻被打翻了,全場驚嚇無話。 我沒有回應,因為當下我覺的它真的很髒… …

夾雞肉事件發生之前看性別文章,「父權體制」只是白紙上的四個黑字,知道它的概念,但沒什麼感覺,也不覺得獨立自由的大學生生活會受到它的影響。等到,一瞬間體悟到父權根本不在書上,它就活在我的生活中,活在阿公的觀念中,天羅地網,也無以名狀。「父權體制」不用出一系列性別書籍,來宣揚父權結構的豐功偉業,只要一個夾雞肉的動作就赤裸裸的曝露出習俗文化的性別不平等。

好「男」起家,預設了所有未婚的家庭成員都要成家立業,家族更無不冀望有一個好男生(兒子、長孫子)來起家。立意良善的習俗文化,重男輕女外,背後更是異性戀預設立場,讓身為女同志的我感受到,真的是好「難」起家。

感謝一塊雞肉教了一堂習俗文化與性別平等的課。學到一個人的價值不因性別而異,不用別人決定,而是自己定義。明年何不就建議阿公帶家族去吃Buffet(自助餐),每個人自由選擇,不要再讓一塊雞肉傷了下一個長孫女的心。


【評審講評 / 洪文龍】

好「男」起家:一塊雞肉,一堂性別課     這篇篇名深深吸引評審眼光,雞肉與性別有什麼關係?作者雖然說的只是除夕年夜飯阿公夾一塊雞肉給弟弟的事,卻讓許多女性有類似經驗的共鳴,更何況她是家族的長孫女,問題就在於她的性別。作者直到大學接觸性別論述,而道出「父權體制不用出一系列性別書籍,來宣揚父權結構的的豐功偉業,只要一個夾雞肉的動作就赤裸裸的暴露出習俗文化的性別不平等。」這樣一針見血的論述。

雞肉人人都會吃,但如何從雞肉看出性別文化才是改變之所在。文後,作者提出解套方式就是明年建議阿公帶家族去吃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自由選擇。看似幽默風趣的作法,道盡許多女性自力救濟的無奈。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