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鈺芬(國小代理教師)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現場自然會接觸到許多孩子,為了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我總是把握機會和孩子們聊聊他們的家庭狀況。
有個孩子告訴我,她的爸爸跟叔叔打架,目睹一切的她嚇得哭了出來,不知道該怎麼辦;有個孩子提到自己的姐姐有個穩定交往的女朋友,而且感情很好;有個孩子則是爸媽離婚,目前跟媽媽住在一起,卻因為媽媽上班時間的關係,只有假日才能好好相聚。
孩子的生命經驗是那麼的不同,家的形狀是如此多元,這些故事卻很少呈現在我們的教科書當中。因此,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和孩子們談談不同的家庭故事。
(延伸閱讀)【看見同志】Lana & Cindy:我遇上你,才開始我的人生|女人迷Womany
有一次,我介紹了兩個媽媽跟一個小孩組成的家庭故事,孩子們很驚訝居然有這樣的家庭存在,紛紛詢問:「這是真的嗎?」在一陣熱烈的討論後,有的孩子發現同志家庭的小孩可能會面臨的困境:
「那個小孩在學校可能會被同學笑。」
於是,我們開啟了更深一層的討論:
「如果這樣的孩子在我們的班級當中,你會想跟他當朋友嗎?如果他被其他同學欺負了,你會選擇怎麼做?」
我原先以為,孩子們在面對「同志的小孩」出現在自己班上時,會有些害怕或猶豫,沒想到大多數的孩子都很願意協助和幫忙,並想出各式各樣不同的解決方式:
有的孩子選擇請老師幫忙處理;有的孩子想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有的孩子會親上火線向欺負他人的同學講道理;有的則選擇暗自保護和關心。我也帶著孩子實際演練他們想到的處理方式,試想可能會遇上的問題,及思考哪樣的處理方式是比較適合的。
討論結束後,我還是忍不住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
「你們覺得這三個生活在一起的女生,算是一個家庭嗎?」
孩子們的答案不盡相同,有的孩子認為不算一個家庭:「因為小孩不是親生的。」
也有孩子認為:「只要心中對彼此有愛,就可以成為一個家庭。」或是:「只要願意照顧彼此,就是家人。」有孩子說:「只要幸福快樂就好。」
我認為,讓孩子看見同志家庭的存在,是提供孩子看見不同家庭類型與學習尊重他人的機會,也讓真實存在於現實社會中的同志家庭小孩,能有機會擁有更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
我期待這群孩子能一直保持良善,擁有關心他人和社會的心,更希望他們能夠長出更多的力量,足以去幫助社會當中因為各種原因而遭受壓迫的人們,成為他人生命當中的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