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022 台泰性平教育桌遊研發交流會|文字紀錄

  • 時間:20221016(日)
  • 地點: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辦公室、Google Meet
  • 與會者:
    •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TGEEA理事長│謝美娟
    •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TGEEA理事│藍貝芝
    •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TGEEA監事│張明慧
    • Head of development│Amornrat Srihapanya
    • Data and development │Mukrawee Sangkaew
    • Design and testing│Sipharat Jintaphithak
    • 泰國法政大學學習科學與教育學院教授、Advisor│ Dr. Timo Tapani Ojanen
    • 泰國法政大學學習科學與教育學院教授、Advisor│ Asst. Prof. Dr. Sarunwit Promsaka na Sakonnakron

姚惠耀/整理撰寫

這次台灣與泰國性平教育桌遊的交流會,討論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版的《扮家家遊》理念,以及泰國老師們使用後的教學回饋。論壇由性平協會理事藍貝芝主持,理事長謝美娟、監事張明慧主講。泰國團隊則為泰國法政大學學習科學與教育學院教授Timo T. Ojanen、Sarunwit Promsaka na Sakonnakron,以及法政大學附設幼稚園教師Amornrat Srihapanya、Mukrawee Sangkaew、Sipharat Jintaphithak組成。

泰國的Amornrat老師分享他們運用性平協會的《扮家家遊》,實踐性教育的情形。教師們感受到學生們對性、性別、性行為等概念有所提升,且對這些議題感到興趣。透過遊戲的互動,學生們分享彼此的看法,並學習相互尊重。

接著,Amornrat老師提出遊戲過程中的問題,詢問性平協會的意見。諸如,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處理遊戲過程中發生的爭執?如何控管遊戲時間與人數?此外,泰國老師們發現泰國與台灣存在文化差異,應自行發展一套泰國版的《扮家家遊》。

對於教學現場的問題,性平協會監事明慧與理事長美娟,分享了《扮家家遊》的設計理念,及教學經驗。例如,在正式進行遊戲之前,先來個暖身活動,讓孩子與卡片中的人物角色、建築與家庭樣貌產生連結。倘若遊玩過程中,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爭執,領導的老師也可以詢問其他同學的意見,讓當事者傾聽同儕的聲音。事實上,《扮家家遊》遊戲過程中的爭執,都可以單獨討論,激發孩子的思辨。

遊戲過程中,有些孩子想不出故事,也有些孩子的故事太長,延遲遊戲時間。這時候,老師可適時的說:「你的故事可能還沒長出來,可以下一輪分享」、「你的故事很精彩,下一輪可以繼續說」。此外,如果遊戲人數太多,等候時間可能太長;相反的,人數太少的話,孩子得趕快想新的故事,壓力會太大。因此,6-8人是最合宜的遊戲人數。《扮家家遊》雖沒有時間限制,但在結束之前,老師應提醒遊戲剩餘時間。

明慧進一步解釋《扮家家遊》的設計經過,家庭卡原有40張,經過篩選留下20張。倘若家庭卡太少,可能無法讓孩子認識各種家庭類型。而卡片中的動物,可讓說故事的孩子,自行定義「家人」,思考動物能不能是家庭成員。在設計原住民族的人物卡的時候,設計者積極向原住民溝通,既要呈現多元、具代表性的原住民形象,也要避免人物形象的造型落入刻板印象,相當不易。

最後,台灣與泰國雙方一致認為,泰國團隊可自行發展一套泰國版本的《扮家家遊》,納入泰國的文化元素。明慧提醒到,在設計卡片時,應該思索「我們要傳達給學生什麼資訊?」在這個前提下,泰國版《扮家家遊》的設計除了要呈現在地樣貌,也不能忽視社會底層、弱勢族群的樣貌。

與會者互相交流、分享彼此對於《扮家家遊》的想法與回饋。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