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會員課程】如何跟孩子談性:用繪本談性別-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作者周雅淳

這一回的內部進修,我們邀請到人氣FB粉絲專頁「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作者周雅淳,與大家分享她如何跟孩子談性,以及如何運用繪本跟孩子探討性別議題。這兩項主題,無論對性平教育工作者或是家有小小孩的家長來說,都是既實用又有趣的話題。因此,除了內部成員,我們也邀請了友團親子共學的夥伴同來共襄盛舉!


如何跟孩子談性

【主講人分享內容節錄】

『性』之所以是一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只有在它成為一個問題的時候才開始處理它……

主講者雅淳以這句話清晰點出了台灣性教育無論在家庭中或是學校裡的現狀與困境,即使現在不少家長不再覺得「性」是禁忌,但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鮮少在親子之間談論的。

其實對孩子來說,談論性並不困難,覺得困難的往往是我們「大人」。因為我們了解社會結構;知道禁忌在哪裡,我們知道社會希望孩子被規範成什麼樣子。家長往往會認為,用保守的方式教孩子,才是安全的方法。有些家長即使不一定贊同某些既有社會規範,仍會擔心如果不依照「社會規範」去規範孩子,會怕孩子以後無法適應社會。

延伸閱讀:XXX也會藉著體驗活動,讓大家玩丟蘋果的遊戲,蘋果被丟來丟去,外表看起來仍是好蘋果,但裡面已經壞了,不能再吃了。提醒學生不好的性經驗,亦如壞了的蘋果,心裡的傷害,不是外表能看出來的。她並且說,透過體驗教育,孩子們都願意主動立約,宣誓要保護自己的身體……。

其實學生之間的「性衝突」事件,家長之間的對立往往讓事件形成更大的問題。舉例來說,有一個案例是「國小男孩和女孩間介於性探索和性騷擾之間」的事件:女孩在男孩第一次觸摸她身體的時候表達同意,第二次則拒絕了,但男孩以為「第一次可以,就是之後都可以」,於是即使女孩不同意,仍然強行摸了女孩。後來這件事成為一件性騷擾案件,當然男孩第二次的行為有錯,但女孩父母最介意的其實是「為什麼女孩第一次會同意」,這想法反而對女孩造成很大的傷害。也就是說,對很多父母來說──沒有所謂「孩子的性探索」這件事──性是一種知識,不是身體知識,是腦袋裡的知識,它是形而上的。大人往往覺得跟孩子說不行就是不行,至於為什麼不行,其實很難說的清楚。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跟孩子談性呢?其實可以從三點來並進:

  1. 了解性的社會建構
  2. 身為父母、老師、教育者,自己是怎樣看待「性」這件事
  3. 和孩子「共作」

正因為性這件事很難談論,對很多父母來說,沒有辦法去跟孩子討論「性的探索、性的愉悅」,所以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用保守的方法來教孩子。但孩子其實有各式各樣的管道可以尋找資訊,很多女孩就去看羅曼史;男孩就去下載A片。如果我們對性的討論一直停留在這樣的階段,這便沒有知識性可言,甚至只能說是一種態度,而這個態度還是全面性的負面。如此孩子可能遇到問題也不敢講,就變得更容易相信自己在其他領域得到的知識和引導。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跟孩子談性呢?我們可以從三點來並進:

第一,「性」的建構是整個社會共作的結果。所以我們想要「解構」或者「再建構」,都必須在了解性的社會建構之後進行。這些社會規範背後會有複雜的意識形態與操作方式,它有時候不一定跟性直接有關,而是在控制你的行為舉止或身體界線。

第二,還是要回到父母、老師、教育者自身:了解自己是怎樣看待「性」這件事。了解自己的感受與態度,也才能比較知道怎麼和孩子談性這件事情。

第三,我們要和孩子「共作」,我們要了解社會的規範、要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了解自己的立場,然後和孩子討論、和孩子互動,孩子會決定自己的做法和立場,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參與者分享討論】

回應雅淳的觀點,參與的夥伴也提到,我們在教育現場跟孩子談性騷擾,會談「如果你覺得不舒服,就是性騷擾」這樣的觀念。但是「當孩子覺得身體碰觸是舒服的呢?」教育者沒有辦法面對孩子正面的感受,是目前性教育最大的困難。正如同雅淳談到的問題,在我們的文化中,「性」一直是很難被討論的。

另外,也有參與者提到「生活中常見長輩摸摸孩子、逗弄孩子,其實是在表示給孩子父母面子」這樣的特殊文化以及其所形成的問題。這種情況,在父權體系中,做為媳婦的女性即便有不一樣的教育觀念,也會覺得很有壓力、很不容易去和長輩溝通。過去很多家長會選擇說「客氣話」,譬如說「阿公這樣是疼你」,就要求孩子接受長輩的方式。但事實上,當我們一直在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我們能不能在這樣的時候支持孩子真實的感受,反而是格外重要的。


如何運用繪本跟孩子探討性別議題

【主講人分享內容節錄】

我們為什麼要講故事給孩子聽?因為我們要增進跟孩子的感情;要增加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要增進孩子的生活認知、對世界的認知,或是想增進他們的品格,或是想讓孩子的想像力飛翔等等。舉例來說,要讓孩子認識多元家庭,就經常會運用繪本,因為現實世界裡,也許他沒有機會直接接觸同志家庭。但是想像力是否能憑空而來,還是需要一些對現實世界認知的基礎?而世界,只有一種嗎?

那麼,為什麼一般讀給孩子聽的故事經常那麼單一性呢?因為大部分的人總是想像著一種無邪、單純的童年與成長方式,我們常常聽到「不要破壞孩子的純真」這樣的說法。同時,多數家長往往太相信作者、繪者、教育者傳達的立場一定是中性的,以致覺得他們的作品就是可以完完整整直接傳達給孩子的;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故事往往是無處不權力、無處不性別的。所以繪本其實應該是一個我們可以用來跟孩子溝通的素材,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才有辦法用批判性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討論繪本。

可能和大家預期不太一樣的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所謂的「性別讀本」,那些讀本只要書單開出來,大家很容易就找得到,也很容易可以掌握要談的方向。其實,性別讀本往往無可避免地「很教條」,因為它就是刻意要傳遞某些訊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反而是各種在日常生活中會跟孩子讀的故事,這些故事的穿透力是更高的。

我建議大家一起來「歪讀」童話,什麼叫歪讀,就是要逸出作者的邏輯;逸出故事的時代;逸出固定的二元對立:好╱壞、男╱女、主角敘事╱配角襯托;逸出刻板印象,然後,一定要有黑色幽默,關鍵則是「世界的多元性」。

以下舉例來說:

《灰姑娘》的歪讀方式

圖片來源

灰姑娘所受到的虐待就是被要求不停的做家事,灰姑娘的後母和姊姊在故事最後受到的懲罰也是做家事,這時候我們可以來跟孩子討論:「做家事是一種懲罰嗎?」這就是逸出時代脈絡的一種討論。

《花木蘭》的歪讀方式

可以跟孩子討論「木蘭在軍隊裡,要怎樣扮演與融入,才不會被識破?」這其實可以延伸到關於陽剛氣質的討論。另外也可以討論「木蘭變成女生以後,他的好朋友才突然愛上他嗎?」其實應該是他們原本就很喜歡對方,然後對方忽然發現木蘭是女生,是可以結婚的,所以感到很開心。那就可以接著討論「如果木蘭還是男生,他們就是很喜歡彼此,那他們可不可以在一起呢?」其實不一定要刻意跟小孩談同志議題,用這樣的故事就可以談情感的多元與普遍性。

《牛郎織女》的歪讀方式

圖片來源

我們可以用現代性去解讀;用法律的觀點去解讀。這個故事其實是牛郎的觀點,但如果從織女的觀點來看,她其實是被「綁架」的,她有可能就這樣心甘情願結婚、生小孩嗎?而且織女還不能自主行動(不能想回娘家就回娘家),如果是妳/你,會有什麼感覺呢?織女的爸爸媽媽又會有什麼感覺呢?女兒不見了,應該會很著急啊!而且如果從現代法律來看,牛郎可是犯了偷竊、綁架等等很多罪行呢!

接著來談當代繪本,我想推薦「小雞」系列「包姆與凱羅」系列繪本。

圖片來源:momo購物網

「小雞」系列是日本的繪本,常常把各種生活細節描繪得很細緻、很好看。但是它的生活細節經常反映了日常生活的傳統性別分工,所以我們可以把它拿來歪讀,討論家庭中的分工。「包姆與凱羅」也是日本繪本,也是生活細節很多的讀本。包姆與凱羅有鮮明化的個性區別,但是他們的性別是模糊的。這可以讓孩子看見,每個角色會基於不同的個性而做出不同的事情,並不是基於性別。而且這本繪本也可以讓孩子看見多元家庭的想像──並不是每個家庭都一定有爸爸、媽媽和小孩──為什麼包姆和凱羅會住在一起(而且他們還是不同的動物呢),又為什麼凱羅這麼依賴包姆;包姆這麼願意照顧凱羅呢?

所以,用繪本和孩子談性別,到底應該怎麼做呢?首先,你要先「戴上權力、性別、階級、族群的眼鏡」去檢視這些讀本,當你感覺讀本內容「怪怪的」的時候,相信這種感覺,不要覺得「社會就是這樣」,而是要去找出問題,有時候也可以問問孩子,孩子的直覺有時是很有意義的。同時要留意,現代性的繪本不一定比古典的故事進步。現代性的繪本有時候反映的就是現實世界,它只是要讓孩子認識世界,並沒有要帶孩子批判世界,所以重點是大人帶著什麼樣的觀點去讀這些故事,才是關鍵。繪本其實不是只有在講故事的時候出現,它也可以在日常對話中反覆出現。所以就是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討論;在玩樂中教育,讓這些議題成為每天隨時隨地的實踐。

參與者分享討論

當天現場有項有趣的討論,是對於《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這一系列經常被納入性別教育書單中的繪本,大家有很不同的看法。現場有家長夥伴提到「薩琪」系列雖然應當是談性別教育主題的好讀本,但買回去卻不受到孩子喜愛。有些夥伴回應有同感,覺得這個系列以故事性來說並不好讀也不好運用。但也有夥伴覺得很好看、插畫也很棒,且非常適合運用在各個年齡層的情感教育。這樣的討論,其實也充分反映出性平教育的特性,性平教育討論的內容經常沒有標準答案,需要不斷思辨、探索不同觀點,同時也可以相互尊重每個人不同的經驗和想法。其中,《薩琪的親親》《薩琪有好多男朋友》這兩本,也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因為現在小朋友常常在幼稚園的年紀就會有「男女朋友」,或是經常會說喜歡誰誰誰、要和誰在一起、要和誰結婚等等。更顯見性平教育、情感教育的討論都需要趁早開始的迫切需求呢!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