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學生不能選擇不上學-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

文/謝美娟(澎湖縣鎮海國中性平輔導員)

愛玩芭比的吳季剛,小時候曾受到親友嘲弄,幸運的是,他有了解及支持他的父母,以及相當好的經濟條件,9歲時移居加拿大,一路順著興趣發展、努力,終於因為受美國總統第一夫人蜜雪兒青睞而揚名國際。

圖片來源

知名的公民駭客、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因為不習慣學校的教育體制,屢遭欺負,14歲開始在家自學,母親李雅卿並因此創辦了種子學苑、出版《成長戰爭》一書。

圖片來源

吳季剛和唐鳳,他們何其「幸運」,有家長的支持及良好的家庭經濟,讓他們可以脫離原有的學校,進而安排能讓他們適性發展的教育環境;但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這麼幸運,葉永鋕如此,鷺江楊同學如此,無數無數不知名的學生,壓抑著擔心、害怕,天天年年,踏入無法選擇的校門。

反對同志教育的團體擔心太早教,讓小孩子輕易嘗試而成為同性戀,那麼什麼時候才是是合適的時機?當所謂的「家長」投訴宜蘭羅東高中輔導室主任和輔導老師長期實施同志教育時,說明了反同團體處心積慮要讓同志教育在校園裡消失,他們腦袋中只有狹隘的教義,他們看不見校園中同志學生尋求自我認同的徬徨,也看不見同志學生在校園中的處境。

說到底,他們的眼裡從來沒有同志。

因為研究所寫作論文的需要,我訪談了幾個同志學生,對於自我認同為同志,他們沒有太大的波瀾,但是他們都有不能自在出櫃的疑慮,畢竟他們都聽過「死GAY」、「娘砲」等嘲諷,小學高年級意識到自己是同志時,「自動」的告訴自己,不能隨便讓別人知道。

同志教育就在日常生活中-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

為什麼不認識同志的小學生,會說出歧視的語言?為什麼青少年同志會敏覺到環境的不友善?這些狀況是學校視而不見就會自動消失的嗎?

因為對同志陌生,所以不理解,因為不理解,所以產生偏見,以「看見同志」為核心概念的同志教育,就是我在澎湖校園進行的性平校育之一。

因為本校是性平中心學校,有較多的機會和資源可運用,這兩年編列了校園巡迴演講的經費,我一一的打電話詢問各個學校,不用接送不用核銷連相片都是講師自己拍,有意願的老師們只要安排時間和場地,我會邀請同志諮詢熱線的講師(非常親切隨和的講師,自己開車自己找路,趕快約喔),進入學校或班級針對學生現身演講,順便讓老師不知不覺的參與。

我明白,要期待老師們參加一場研習過後就能實施同志教育,恐怕不容易,只希望主動出擊,讓同志進入班級,讓學生認識同志,或許這就是他們人生認識的第一個同志呢!

真正的尊重,會在見面、接觸之後產生,但是這一波因為婚姻平權而檯面化的反同志教育訴求,毀謗汙衊的文宣橫行,教育界的群組裡也不乏這一類的訊息流竄,讓人擔心會影響同志教育的推行。「同志可以講啦,但是不要講太多」這是去年和某個學校聯絡時主任的說法,今年,反同勢力在校園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