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特地到台北,參加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所發行的《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紀錄片首映。雖然台中也會有中部首映,但是在我的心裡,非常迫不急待想要與2年前的記憶見面,重溫我在彰化社頭斗山祠見證的那場百年盛典。
在2007年之前,我就去過整修中的斗山祠,熱愛古蹟的尪帶我走進那片古厝時,還在門口巧遇為大門彩繪的鹿港工藝師朋友。我們仔仔細細把宗祠內外瞧了個夠,我看格局、感受氣氛,尪則職業病地看排水、施工品質。我們逛過的古蹟太多,沒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多年後在課堂上,老師提起我們將要「戶外教學」的地點時,我還沒有將斗山祠與自已曾經踏過的足跡連結在一起。
記得斗山祠祭祖那天的空氣、陽光跟溫度。永遠難以忘懷的,是一群女人溫情相擁的欣喜。從台北、高雄各地趕來的女人們,讓這個平時靜謐寂靜的村落,充滿雀躍又生機勃勃的笑意。你/妳說沒聽過什麼叫姐妹情誼?早上5點多就從高雄出門,載著一票學生直奔彰化,下午又衝回高雄上課,真的不是說說就可以!紀錄片看完的我有些空虛,或許是因為沒能將這份真摯情誼表達出萬分之一。
不過,幸好導演跟影像處理的工作團隊不是我們,沒剪出一個自言自語的濫情版本。她/他們一直很清楚這是一份透過影像紀錄來談論性別與傳統祭祀、儀典關係的教育媒材。重點是讓看過的人,得以透過蕭昭君的經驗,重新檢視自己家庭、家族相關的祭祀,在過程中是否強化或複製了性別不平等或性別歧視。進而思考,可以怎麼改變,怎麼突破昭君所說的「銅牆鐵壁」。
在30多分鐘內,完整而簡單地述說一個故事及理念,著實不易。但是這個紀錄片似乎做到了!看完影片的我們,也開始說。關於自己的祭祀經驗、身為女性的禁忌、無奈、疑惑、不滿……。不是只有女人說,來自桃園的張氏宗親會代表(全是男性),拿著這幾年來斗山祠女主祭相關消息,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密切注意整個過程,又如何從過程中得到力量及靈感,逐步改變宗親會中對女性亡者、女性祭祀者的種種不合理待遇。讓沒結婚而亡故的女人可以入宗祠,讓女人可舉香而非只是合掌拜拜,一步一步,他都覺得因為這個行動,有了「靠山」!
做性別的人真的很好騙。這樣被鼓勵個幾句,馬上忘記辛酸、勞累、沒錢、沒人,傻傻地,開始在想,下一步,要怎麼怎麼做;不然,怎麼可能讓「女光永續」?(家庭主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