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婆家娘家都是家——新式團圓年夜飯

文/江欣惇、張智昇

這門封和門聯的照片,一個是我的婆家、一個是我的娘家,門封和門聯都是家中除夕當天會更新的東西。但是,到底為什麼結婚後我就只能貼門封(除夕回婆家),而不能貼門聯(除夕回娘家才貼得到)呢?因為老公是客家人,因此,有些習俗是和我原本所知不同。像是客家人貼門封的習俗,是因為認為每一個門都是一個出入口,包括人們和鬼怪,所以要在每個出入口都貼上門封(五路福神畫像,大約A4紙的二分之一大小),讓這個門只有人們可以進出,其他的鬼怪不能進出(也因此大門要貼比較多),另一方面也是新年換新的門封,讓經過的人有新的氣象。

從結婚前,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兩個人結婚後,女人就要捨棄身邊的一切人、事、物,而要完全依照另一個家族的習慣生活。女人也身為「人」啊,為什麼就没有決定的權利呢?

因著我這個念頭,在婚前就很認真的和老公討論了「過年回娘家」這件事,雖然我是女兒,而且我也還有個弟弟,可是結婚後我還是會有想回家吃年夜飯的念頭的。因為老公本身就有性別概念,加上公公、婆婆又都具有非常好溝通的諮商輔導背景,所以,便達成了一個共識,婚後一、三、五……的單數年,我和老公兩人如習俗在婆家吃年夜飯,大年初二回娘家(其實是跟娘家媽媽回娘家);而二、四、六 ……的雙數年則相反過來,我和老公兩人在娘家吃年夜飯,大年初二回婆家(其實是跟婆家媽媽回娘家)。

第一年的過年是和一般習俗一樣的,在除夕前我和老公回到婆家,大家一起吃年夜飯,直到大年初二拜拜後再回娘家。第一年非常平順的過完了,因為是和大家一樣的過法。第二年,我還在考慮要怎麼提這件事時,婆婆卻在過年前一個月,自己和我們提起婚前提及的第二年要回娘家吃年夜飯之事,原來婆婆還記著我們婚前所提之事。本來以為事情會就這麼圓滿的解決,没想到有問題的反而是娘家這邊。在過年前就跟娘家家人報告了,雖然也是婚前就有跟娘家父母提過,但仍是在告知婆家的處理及保證這是婆婆先提出的,並非我強硬要求的結果後,才讓娘家的人安心。

延伸閱讀:關於傳統上,已婚女人「初一不能回娘家」這個習俗,絕對是榜上第一名。不少女人提到,除了初一不能回家,其實初二也不能回去,因為婆婆的女兒們初二要回娘家,她們得在家裡煮飯招待,以至於自己回娘家的時間一直被延遲。當夫家的姐妹們回來「一家團圓」時,她們卻為著不能回自己家團圓而內心酸澀。女人們不禁感嘆:「習俗就是這樣,很難改變啊!」

可是過不到三天,娘家媽媽就很擔心的打電話來,講了半天,就是她擔心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反正就是問我要不要依習俗(因為傳統習俗的說法是「女兒除夕回娘家會讓娘家變窮」),年初二再回家就好。這結果真是讓我非常無言,原預想可能會有意見的第一關都過了,沒想到居然是自己家出問題。原來,想回家吃個年夜飯要突破這麼多關卡。最後,還是在我「就是想回家吃年夜飯」的堅持,以及再三保證婆家已經同意的狀況下,娘家的媽媽才終於答應了。讓人欣慰的是,媽媽後來似乎也對此感到高興,年夜飯準備了很多我們愛吃的食物,而且逢人便開心地說「女兒和女婿回來吃年夜飯」呢!

這兩年的年夜飯吃下來,雖然在兩家的日子感覺不同,但也讓我和老公都體會到了兩邊不同的過年習慣,相信經過今年的過年,兩人也更能體會融入另一家時要互相給與的支持與體貼。能夠完成我所認同的這「新式團圓年夜飯」,也多虧了兩家長輩的體貼,不然,我這「年夜飯大計」在面對傳統習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除夕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的壓力時,可能就會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吧!而且,也因為這新式的團圓飯,我更深刻的認定了婆家娘家都是我的「家」,因為兩家的家人都是能讓人貼心感動的真正的家人。


評審意見:

文中若能提出形塑此一想法與做法之間所產生的矛盾與困頓,突顯翻轉傳統習俗的意志力,將使文章內容更具張力。

——林淑芳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