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想家的女孩

文/允晴

五年前的深冬,一個純樸的鄉下學校。那一天,一位師長沉重的打開教室的門,原本氣氛熱鬧的電腦教室,忽然之間空氣像是被凝結一樣,沉滯了許久。

「各位同學,我非常的遺憾:你們的同班同學剛剛病逝,我想我們需要花點時間,來想想這件事,如果可以的話,大家也能夠去送送她最好。」那空間裡,安靜的掉落一根針的聲音都聽得見。

我還記得那是高二那一年,一個親身經歷的生離死別,曾經每一天都坐在我們身旁的同學,在地中海貧血的情況下,逐漸地減少坐在教室裡的時間,直到聽見這個令人無法接受的消息。

她是一位很優秀的女孩,也是大家常說的新移民之子,有著和我們一樣的、一般學生的興趣,喜歡看漫畫、也喜歡看看小說。每當我們要製作專業的資料時,體能不優秀的她,總會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資源,完成一件完整的作業,相當令我欽佩!我不敢相信,我花費那麼多時間都沒辦法做得好的事,居然在她慢條斯理的態度下,一次成功,幾乎屢試不爽,令人讚嘆!

喪禮當天,我們準備了許多的紙鶴,去送她最後一程,喪禮非常的簡單隆重。老師為了安撫我們,也在那段期間幫我們找了輔導室的老師做過心理的建設。只是送行回來的那一天,聽到一段話真的很令人震撼,導師:「各位同學,依照習俗,○○○沒有辦法將她的靈位放置在自己的家裡,也因為她還沒有出嫁,所以沒能有夫家的地方可以入住。這是一個有關習俗的機會教育,也順便告訴你們,未來她能去的地方就是姑娘廟……」

聽見這些話,我內心感到非常的難受,沉不住氣的正義感,到現在還是不能平息。我不能明白「為什麼站在先人所預設的立場來思考,女人就是『外來的』」這件事情,我們是父母所生養,更是父母養育成人的孩子,為什麼男孩子如果早逝就可以入祖墳,而女孩卻要流浪在不知道的新地方,女孩逝世之後有家不能歸?如果死去只是移出肉體的靈魂,那麼在陰界也一定有好人和壞人的區分。逝世的男生可以繼續在另一個世界裡受到祖靈的照顧,逝世的女孩卻要到新的環境去適應陌生的世界,如果遇到好的那還沒有關係,但是如果遇到壞的,卻連一個可以求助的長輩都沒有,那種孤伶的感受絕對超越早逝的難過。

我也是女孩,這樣的聲音我感受得到,我更聽得見。我們往往比家裡的男孩更愛自己的原生家庭,即便知道要/會結婚,也無時無刻牽掛著家人,即使結婚了,也還是想要回饋生養我們的父母。在這個社會裡,一個女人貢獻兩個家庭的例子太多太多了,那都是因為女人真心愛自己的丈夫,同時也希望能夠孝敬自己的長輩。

多少多少的愛依存在自己的心中,但當女人遇到困境,想要再回頭投靠自己的家人時,卻常常被說是吃娘家的;當女人想要倚靠自己的力量,回饋自己的親生父母時,卻被別人說是拿夫家的錢財寬待自己的家人;當女人離世時,沒有一個完整的名字,連早逝的女孩都不能住在自己的家裡。女人的付出並沒有少於男人,許多女孩在婚前為家裡的經濟奮鬥,幫忙打理家裡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婚後生兒育女,打點另一個家,還必須外出工作。多少多少的好女人,就這樣在世代的洪流裡隱姓埋名;多少多少的好女孩,就在社會的制度下少了男孩都可以擁有的權利。

女人並不是飄移四海的油菜花子,而是蘊藏生機的能量泉源。上天將女人與身俱來的本質締造為能忍能容,就像是背負著重任的大地一樣,世世代代為新的生命延續生命,為家業的根柱不斷的付出,但這並不代表大地就擁有絕對的義務持續付出。我們也像男人,也需要家的照顧;我們也像大地,需要休耕和養分。當你對土壤好的時候,土地就會無怨無悔的為你效勞,就像已婚的女孩依舊記得要不斷的回饋父母一樣,不僅僅只是為了愛而付出自己,還有更多的回饋。女人需要尊嚴,就像土地需要呵護;女人需要安全感,就像男人一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家。我們也需要一個能夠安定的家,即使女人還沒來得及結婚,也一樣可以住在自己溫暖的家,即使有一天夫家背棄了女人,女人還是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

也許是因為我曾經想過自己選擇不婚的情況,才會特別關注女孩不能入祖墳的問題。身為社會一份子,還有許多我可以努力的地方。有很多事情總是在規定的框框之外,只是身在框架裡的我們總是指著框架外的錯誤,我們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溝通,找到更多有利的新支點,讓更多更多的禮俗能夠照顧到多元個體,為新的世代創造新的典範。

翻轉建議:

我們可以試著將女孩是否能入祖墳的問題,以各種傳媒,例如網路等管道,詢問大眾的看法,並彙整大眾的意見(諸如詢問神靈、建立法律……等等),再做進一步的努力。


評審意見:

沒有在婚姻關係裡的女人過世後,能不能入祖墳,能不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被祭拜,不僅是家庭的議題,也是性別政治的議題,從中可以看到男女的雙重標準。當我們大力提倡「生男生女一樣好」時,如果不改變祭祀習俗裡性別歧視,很難說服社會大眾「所有的孩子都是寶」吧!

——王儷靜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