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泰國場國際論壇:透過教學素材剖析泰國性平教育發展境況

劉信秀/整理撰寫

為了向國際友人分享TGEEA在台灣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經驗與成果,協會陸續籌辦了幾場線上的國際論壇,邀請各國的倡議團體、教授、老師參與,共同討論、交流彼此對於各國性平教育環境的看法。

繼日本場的國際論壇順利落幕後,泰國場論壇於7月11日正式舉行,當天的與會者包括泰國當地研究性別平等議題的專家、研究生,以及在教育現場的中學老師。而TGEEA的理監事、老師也在會議中向所有與會者分享協會研發的教育素材,並以《扮家家遊》這套桌遊為例,說明老師如何透過這些教具讓學生們在遊戲過程中認識性別議題。

繼日本場的國際論壇順利落幕後,泰國場論壇於7月11日正式舉行。

延伸閱讀:TGEEA首場國際論壇:與日本老師交流性平教育推動歷程

「平等」與「對等」的差異 實質平等藏在文化細節裡

泰國由 FOR-SOGI 的顧問 Timo Ojanen 擔任引言人,他首先跟大家分享「平等」與「對等」兩個概念的相同與相異之處。他舉例,若公司內每位員工都可以請病假,但不能請產假,那這個規定是「對等」但「不平等」的,因為女性員工的權益將因此受損。

此外,Timo 也提及泰國目前並沒有能對應到「Gender」的泰語詞彙,且目前跟性別相關的詞彙都與「生理性別」的用法相同,因此可能忽視自身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者的權益。他表示,希望能透過今天的論壇了解台灣目前的現狀,同時看能否有相互學習、借鏡之處。

Timo與大家分享「平等」與「對等」的差異,也期待泰國能借鏡台灣經驗、互相學習成長。

延伸閱讀:Review of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in Thailand

分享台灣經驗 TGEEA的使命與目標

論壇由TGEEA的現任副理事長吳政庭老師開頭,他首先分享台灣設立《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代背景與脈絡,包括民主運動的發展、教育改革大遊行、同志運動等,皆在台灣人民心中埋下改革的種子。而彭婉如葉永鋕等性別悲劇事件,則燃起民眾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視,進而促成《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成立。

政庭老師接著分享TGEEA的創立過程、組織成員與倡議訴求,並一一盤點協會的主要任務與目標,包括消除性別歧視、推動性別平等的教育環境、發展本土性平教育的研究與教學等。政庭老師指出,由於全台各地都有TGEEA的會員,因此性平教育的理念便有機會在各地萌芽、開展,創造出更加友善的環境。

TGEEA的會員來自全台各地,藉由會員大會互相交流推動性平教育的經驗與想法。

透過桌遊學習接納與尊重 《扮家家遊》如何打開學生的「性別之眼」

張明慧老師接著分享當初設計《扮家家遊》的目的與初衷。她說,最初是希望能製作一款與葉永鋕故事相關的桌遊,將悲傷的事件轉化成前進的力量,進而創造一個友善安全的校園環境。然而,研發團隊在討論過程中逐漸發現,創造友善校園環境的核心問題其實是:「如何讓大家接納不同特質的人?」

圍繞著這個核心問題,研發團隊慢慢建構出《扮家家遊》的雛形。明慧老師說明,自己在設計這套桌遊時,是希望所有玩遊戲的人都能透過牌卡看見不同樣貌的人,進而意識到生活周遭其也存在不同族群、職業、性別特質的人,並透過這個桌遊建立對彼此的「愛、尊重、理解」。

《扮家家遊》多樣的角色卡讓參與者能認識多元的族群與身體樣貌,進而開啟「性別之眼」。

延伸閱讀:《扮家家遊》親子桌遊體驗

延續《扮家家遊》的理念,翁麗淑老師分享自己如何在教學現場使用這個桌遊,進而打開學生的「性別之眼」,並看到生活中的階級、文化等議題。麗淑老師提到,台灣目前的教育場域仍舊是保守的,教科書中的內容也經常只呈現社會主流的聲音,包括異性戀中心、漢人霸權、都會觀點等等。然而,《扮家家遊》的桌遊形式將有助於老師突破侷限。除了讓遊戲裡的人看見多元展開的各種家庭之外,也能看見彼此、看見生命的各種可能。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翁麗淑老師
麗淑老師分享自己如何將《扮家家遊》運用在課堂上,開啟學生的「性別之眼」。

將同性戀視為偏差行為 傳統泰國課本傳遞性別歧視觀點

進入到論壇的下半場,首先由泰國獨立學者 วิจิตร ว่องวารีทิพย์ (Wijit Wongwareethip)分析2015年以前的泰國中學健康教育課本。她指出,過去的健康教育課本將「多元性別」視為問題,並強調身為多元性別族群是不尋常、丟臉、尷尬的,進而強制灌輸學生何謂「正常」、「正確」的性傾向與性別氣質。此外,教科書中更為同性戀貼上具有偏見的標籤,指出是因父母教導不周才會導致孩童行為偏差、成為同志。

Wijit 指出,泰國的健康教育課本並無助於學生了解性/性別教育,反而傳遞性別歧視、不平等的觀點。她舉例,課本中指出造成夫妻衝突的主要原因為婦女的口頭挑釁,因此使男人生氣、攻擊女人,而未深入探討其他導致衝突的可能性。Wijit 提及,國內許多學者皆發現教科書具有不正確、不平等的資訊,並對此提出申訴。因此,泰國的課本、教育架構在2019年進行了一次全面性的調整。

Wijit 分析泰國的教科書傳遞了哪些不正確的性知識。

延伸閱讀: Wijit Wongwareet 撰寫的書籍 ความหลากหลายทางเพศในแบบเรียนไทย

重新調整LGBT+定義 改革後的泰國教科書仍有不足之處

延續著針對健康教育課本的討論,泰國馬西敦大學研究性別平等教育的研究生 ณัฎฐณิชา เหล็กกล้า (Nattanicha Lekkla)接著分享2019年後的健康教育課本有哪些改變。她說明,新版的教科書調整了關於「LGBT+」的定義,不再指稱多元性別是異常現象,並提倡不論什麼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認同者都具有平等、自由的權利。

但 Nattanicha 也提到,目前教科書中對於LGBT+族群的定義仍有缺乏之處,其中並未提到泛性戀、酷兒等群體,且未說明何謂「流動的」性別認同。此外,她也補充泰國目前對LGBT+族群的理解仍侷限於「定義」的面向,多元性別族群所受到的歧視、壓迫並未在政策中被彰顯,導致生活中仍存在性別刻板印象與歧視,而這是未來國內可以持續改變、倡議的方向。

Nattanicha 分享教科書改版後的差異以及仍須改善之處。

泰國創意課程突破傳統框架 性教育課程提倡「尊重互學」

整場論壇的最後一位講者 อมรรัตน์ สีหะปัญญา(Amornrat Srihapanya)是泰國法政大學附設中學的老師,她分享自己與其他老師在校園內推動「性教育」課程的經驗。她說明,這堂課並未使用官方的教科書,教學素材是由教學團隊自己研發、設計,課堂上也給予孩子很大的發揮空間,希望能營造出「尊重互學」的學習環境。

Amornrat說明,這門課程邀請到許多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教育背景的老師,希望透過老師們多元的專長,啟發孩子的創意思維。此外,她也強調所有老師都不會刻意灌輸自己的價值觀或想法給孩子,而是讓同學們透過角色扮演、小遊戲、小組辯論等方式學習獨立思考、啟發孩子的興趣。

泰國場國際論壇落幕 推動性平教育的夥伴共同攜手向前

泰國場論壇在所有參與者熱烈的討論下落幕,藉由瞭解不同國家的性平教育推動歷程,將有機會把多元的經驗與想法融入到自己的國家內,嘗試開展出更多可能性。TGEEA也期待未來疫情結束後將有機會實地走訪泰國,更深入地瞭解當地的性平教育情況與成果。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