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香港場國際論壇:以多元方式種下性平教育種子

劉信秀/整理撰寫

暨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場次的國際論壇後,TGEEA國際交流的腳步不停歇,於10月23日舉辦了「扮家家遊:國際教育者線上論壇」,邀請台灣、香港在性別領域耕耘許久的專家學者們擔任講者,共同交流彼此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國際經驗。

論壇上,TGEEA分享如何以民間團體的身份監督政府、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以及如何利用桌遊《扮家家遊》與電影《青春水漾》等多元的素材,進行校園與社區的性別平等教育。除此之外,本場論壇也邀請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分享《台灣首次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的調查結果。

香港方則請到兩位來自平等性教育協會的教育工作者,分享在社區推行同志/跨性別教育的經驗;並由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籽程」的主任、以及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總幹事,兩位來自不同地方團體的講者,帶領我們深入香港的校園以及社區內,分享作為教育工作者與社工,在校園推動性教育時的觀察與反思。

香港場論壇於10月23日登場,當天的與會者包括在台灣、香港推動性平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倡議團體等。

在生活各處落實性平教育 從創造「性別平等教學室」開始

論壇的首位講者是TGEEA前任監事卓耕宇老師,他向與會的大家分享TGEEA的成立宗旨、成員組成以及主要工作,並說明協會如何透過倡議、修法嘗試納入更多元的議題。此外,耕宇老師也表示,台灣雖然已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與婚姻平權法案,但在實際生活中仍須透過對話、倡議更加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並讓教師獲得更多支持與後盾。

接著,國立南投特殊教育學校學務主任、TGEEA現任理事王柏元老師分享自己在校園內打造「性別平等教學室」的過程與心得。柏元老師指出,協會出版《扮家家遊》的初衷是希望所有玩遊戲的人都能「尊重差異」,而這其實與特殊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相同。他指出,特教老師可以藉由《扮家家遊》教導學生如何觀察他人的特徵、讚美對方,同時也能讓學生們知道,即使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但並不會因此與眾不同、格格不入。

柏元老師分享,自己最初是希望能藉由桌遊訓練學生的手眼協調、反應能力,但由於校方相當支持性別平等教育,後續才有機會在校內打造「性別平等教學室」。從入口、桌椅、吊燈、擺設,柏元老師在教學室的每一處都融合性別平等的意涵與宗旨。例如藉由「哈哈鏡」與學生們討論「身體意象」,又或者在展示櫃中放入與性平教育相關的用品,包括生理期用品、避孕藥品、化妝品等,與學生討論相關的議題。柏元老師指出,目前這個教學室才剛建置完成,也期待未來有機會可以與其他教育工作者們交流自己在校內推動性平教育的心得與收穫。

柏元老師在「性別平等教學室」內放置「哈哈鏡」,藉此跟同學討論身體意象等議題。

從《性要怎麼教》到《青春水漾》 多元的性教育教材與教學方式

台灣友性創心協會執行長、TGEEA種子講師賴友梅老師則從「性教育媒材及教學」出發,指出TGEEA的創會成員最初是受到瑞典性教育教材影響,同時也發現台灣教師對於性教育的訓練並不足夠,經常只看到「病」,而非對於性、身體的認識。有鑑於此,TGEEA在2003年出版《性要怎麼教:性教育教師自學手冊》,向教師說明性的知識、技術、權力關係等面向,期許教師能打破過往迴避不談、強調守貞的性教育內容。

2011年,TGEEA接著出版電影《青春水漾》,以輕鬆有趣、生活化的方式闡述學生探索身體、尋找自我認同、情感互動的過程。友梅老師分享,TGEEA也在電影首映當天邀請國高中、大學生一起來觀影,並舉辦性教育題目的互動環節,以多元方式推廣性教育。友梅老師指出,雖然《青春水漾》在2013年曾被反同團體誣衊為鼓勵縱慾、多P的禁片,但在過程中TGEEA仍保持友善的目的與初衷,希望讓更多人瞭解性教育的重要。

延伸閱讀:台灣性教育史經典禁片《青春水漾》的四大謠言與迷思

友梅老師從性教育媒材出發,分享TGEEA製作相關教材的經驗與歷程。

同志學生校園經驗調查 揭露多元性別學生的校園處境

台灣場次的最後一位講者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杜思誠秘書長,他分享了熱線在2020年進行的「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他指出,最初會想開啟這個調查是因為熱線經常接收到學生因為性別氣質、性傾向而遭遇到霸凌、排擠的狀況,然而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台灣已經是個相當進步、性別友善的國家了,因此希望可以藉由這次的調查統計,讓大家更瞭解同志學生在校園內的真實處境。

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七成的填答學生曾聽過教職員發表恐同言論,且有超過一半的填答者在遭遇騷擾或攻擊事件時並不會向教職員通報,彰顯性別友善的校園環境仍有落實、改善空間。而調查也指出,若校園內有支持性社團或資源,將有助於減少校園內的恐同言論與騷擾狀況,同時也能提升同志學生的自信心與認同感。思誠秘書長指出,希望能藉由此次的調查讓各界更加重視同志學生在校園內的處境,進而透過政策制定、加強性平教育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權益。

延伸閱讀:台灣首次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 (同志諮詢熱線)

思誠秘書長分享同志學生校園經驗的調查報告,進而點出多元族群在校園內會面臨的真實處境。

從「性教育360」推動教師培訓 打造安全友善的校園環境

論壇的焦點接著轉向香港的教育現場,由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籽程」的青少年性輔導服務項目主任李荔玲,向大家分享在香港推動性教育教師培訓的過程與心得。荔玲主任指出,疫情爆發之後,校園校騷擾、性暴力的情況變得很嚴重,但卻因為教師對於性教育的認識不深,使得學生在遭遇相關事件時不敢向教職員求助。有鑑於上述的情況,籽程便與其他單位成立「性教育360」計畫,期待透過教師培訓建立更友善、安全的校園環境。
荔玲主任指出,「性教育360」的教師培訓總共分為三層,從「認識現況」開始,讓老師瞭解校園內可能發生那些性暴力、性騷擾事件,接著再說明校方目前的政策與處理方式,最後則會實際進入校園瞭解情況、進行實體培訓,而過程中也都有社工師會陪同協助。荔玲主任分享,在培訓的過程中有發現老師們的敏銳度有逐漸提高,也開始能跟上網路的變遷與發展。她指出,在許多「閃亮時刻」都會感受到老師的用心與成果,也期待能藉由培訓的過程讓老師能順利跟家長交流、溝通,而學生也能在更安全的校園環境中學習。

落實「賦權」的性平教育 讓同志與跨性別學生有發聲機會

而香港教育大學副教授兼平等性教育協會主席郭勤教授,以及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兼平等性教育協會理事李文偉教授,則分享從研究和社區賦權的角度如何推動同志與跨性別教育。郭勤教授首先從香港的文化出發,指出香港的宗教學校佔40%,許多老師都是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若要在學校內推廣性平教育,老師需要從「反省、覺察」自己如何受香港的社會文化影響開始,進而反思自己對待學生的方式。郭勤教授指出,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老師主動提出想參與培訓,透過瞭解跨性別、LGBT文化與學生有更進一步的交流。

郭勤教授也提到,由於多元性別學生在家庭、校園的權利容易被忽略,因此近期也開始在社區內推廣相關的培訓計畫,藉由陪伴學生、理解他們的處境,進而讓社工團體、校方都能更加瞭解LGBT學生的想法,達到以「賦權」為主的性平教育。而文偉教授也補充,透過拍攝影片、紀錄片讓跨性別學生有發聲的機會,這也是一種賦權的方式,讓更多人聽到跨性別學生的聲音。

延伸閱讀:讓光譜說話 同志生命故事影片(同志諮詢熱線)

文偉教授分享「平等性教育」所拍攝的影片,其中探討跨性別青少年的自我認同過程。

以生活化方式推廣性教育 「意外懷孕體驗工作坊」破除刻板印象與迷思

整場論壇的最後一位講者是青躍青少女發展網路的林寶儀總幹事。寶儀幹事指出,青躍的服務對象是社會中較邊緣的青少女群體,藉由陪伴她們探索自我價值、充實性教育知識等等,進而讓年輕女性也有發聲與參與的機會。寶儀幹事提到,由於性教育並未被列入香港學校內的必修課程,因此相關的教學資源、素材都相當缺乏,也有許多老師仍會在課堂上傳遞「守貞」的觀念與價值觀。

寶儀幹事分享,青躍會藉由「體驗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能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汲取性教育知識。她以「意外懷孕體驗工作坊」為例,學生在參與活動時會抽到不同的身分卡,其中標示著年齡、性別、人物關係等等。確定人物設定後,學生便需要去不同的攤位查詢資料、尋求資源,而攤位包括大醫院、非法診所、與家人商量、社工團體等等,學生在過程中也需考量每個攤位的費用、成本,以及可能會面臨的狀況等等。寶儀幹事指出,許多學生在參與完體驗式學習的工作坊後,都表示自己收穫良多,除了能增進相關的性教育知識,也打破過往對於意外懷孕的迷思與刻板印象。

寶儀總幹事以「虛擬人生」為例,分享體驗式學習工作坊的運作方式與成果。

香港場國際論壇落幕 期待藉由教育創造友善共融社會

整場論壇在TGEEA美娟理事長的結語中落幕。美娟老師分享,在論壇中可以發現台灣與香港在推動性平教育時面對的挑戰其實有點相似,希望透過今天的交流可以給予彼此力量與支持,回到各自崗位時也能持續保有動力與熱情。此外,TGEEA也期待能透過今天的交流相信教育的力量能帶來巨大的改變,透過教育創建一個更友善、多元、共融的校園與社會。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