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我是數學老師,我教性平-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

文/晏向田(高雄市立前峰國中專任數學教師)

可能很多人心裡O.S.

「怎麼數學老師也可以教性別平等教育(以下簡稱性平)?」

「國中不是專長授課教學嗎?」

「性平不是議題嗎?」

「沒有專設的性平領域或學科吧?」

的確,我是國中數學老師,也真的在公立國中教數學,但仍然可以在我的數學教學中「融入」性平的概念。

提醒學生對於媒體所傳遞的訊息進行解讀、分析、批判

國中數學屬於國中教育會考考科之一,承受來自學校行政端、同儕、導師、甚至家長、學生的要求與壓力,所以在不得不兼顧教學進度與內容的狀況下,可行的具體實踐方式包括適切的能力指標轉化(例如計算同志大遊行某張空拍照片中參與遊行的人數,練習概算)、校園廁所空間性別相關比例調查(使用時間、次數、等待時間等),這些都是數學領域能力指標中最容易、最適合與性平能力指標作轉化式融入的單元。

圖片來源:Pexels

除此之外,在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資源網、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社群網、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各縣市國教輔導團性平小組的網頁資源都找得到相關的教案或影音資料,可以結合時事新聞進行教育。譬如近幾年快速成長的手機遊戲(簡稱手遊),為了吸引玩家,多數手遊廣告都是再製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性別歧視、物化女性的言語或影像;或是某大學學生疑似遭性侵的案件,各方爭論的戰火從社群軟體延伸到電子新聞,所引發的疑似違反性平法的事件;甚至電視常幫放的廚房用品、汽車等商品廣告,都可以用來檢視學生生活經驗,提醒學生對於媒體所傳遞的訊息進行解讀、分析、批判,勿全面接收。

除此之外,課堂教學之性平融入尚有教材檢視(刪除、添加、貢獻等取向,如圖一即為貢獻取向:同樣為測量金字塔高度,有女性數學家的情況下,就適切舉例說明)的方法可參考。

(圖一)女生不見得是「天生」數學不好,後天的教育與期待,有時影響更甚。而女性典範的出現,讓學生們有機會看到更多可能性

這次是晏主任出題,要多注意性平的部分

試想,若教師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再製了性別刻板印象,而施教者全然不自知的「照本宣科」,受教者在未受性別意識啟蒙的情況下,也只能全盤接受,豈非大開性平倒車。舉例來說,過去教材插圖,多有再製性別刻板印象之虞的圖片,如圖三,具專業能力的畫家即是生理男性,而只須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顏值」頗高的模特兒則是生理女性;又如圖四,是否顯示運動場域是男人的天下?利用刪除取向講解此圖時,可同時講述歷史故事–馬拉松界的英雄Kathrine Switzer為如何改變馬拉松界曾不准女性參加的真實歷史(如圖五

過去幾年我都在校兼任行政職務,所以只有上一個班級的數學,為求影響層面最大化,在負責九年級段考命題時,嘗試在試題中融入性平相關的題型,企圖讓全年級的學生、甚或全校的教師都能透過「考試引導教學」重視性平教育。從2009年第一次命題之後,連續數年都是如此,曾耳聞其他同校教九年級數學的同事,提醒其任課班級:「這次是晏主任出題,要多注意性平的部分…」,令人不禁莞爾一笑。

老師,請問體外射精是安全性行為的一種嗎?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出了圖六關於性教育的題目,在命題巡堂詢問各班學生對於試卷題目是否需要說明時,一位女同學舉手發問:「老師,我看不懂題目?」我回:「哪個部分呢?」女同學遲疑了一下說:「體外射精是安全性行為的一種嗎?」我回:「這也是測驗的其中一個部分,況且健教老師應該有教過吧?」事後才知道,這個學生還是全校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有些監考老師看到此類題型,也試著做答,卻連甚麼是安全性行為的認知也是錯誤的,到底是誰說性教育不用太早教?

 (圖六,來源

另外一個例子如圖七,引用了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一份調查報告,關於性傾向的調查結果,其數據是否能推論出台灣非異性戀組群的正確比例,尚有討論的空間,但重點在讓作答的學生、甚至是監考的老師瞭解,的確有這樣的族群存在,在子題題幹中更引用了世界精神醫學會的聲明,目的即在傳達正確的觀念,甚至讓校內非異性戀族群的師生知道他/她們並不孤單,及性傾向是人固有的特質,沒有正常不正常的區別。

(圖七,來源

她說:「性平怎麼可能融入數學?」還附帶尾音拉長

可以瞭解的是,許多學校或是老師在面對依法(性平法)實施的性教育或是同志教育時,還是擔心引來不必要的困擾,但至少在我實施命題融入的這幾年,沒有接過一通「關切」的電話,或是要求我不要再這樣命題。教師依法、依教育專業來執行教育事務,不該受到非專業的意見干擾或影響,這樣才能讓教師在教學現場確實落實性平法的立法精神。

當然,「見縫插針」怎能放棄「境教」,當我輪值布置數學領域牆時,回想過去看到的領域牆常常是拿一些數學定理或是數學小遊戲來做文章,尤其是講解數學定理,多半又會提到男性的數學家。為了讓對數學有興趣的女性獲得鼓勵,運用貢獻取向,選列了古今中外三位女性數學家製作海報(圖八),讓看到的師生都能了解,「數學」、「理工」領域不是男性專屬的天下,女性也可以出人頭地,貢獻取向在所有領域/學科都是可以運用融入的一種方式。

(圖八,來源

「數學融入性平」喔不!是「性平融入數學」多年後,在某次國教輔導團研習的場合,同桌一起吃飯聊天提及大家的工作背景時,一位夥伴問我是哪個「領域」的輔導員,我回答說是性平議題,接著她就問我在學校教甚麼科目,當我一回答是數學,她的反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性平怎麼可能融入數學?」還附帶了尾音拉長。我回:「怎麼不行?我都做好幾年了!」話題沒有再繼續,但我知道在她心中應該點下了漣漪。

眼見12年國教領綱即將在107學年度正式上路,而性平能力指標也將在數年後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12年國教總綱所揭示的「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等議題」,未來的性平融入何去何從,尚不可知,可以確定的是,坐等政策落實,不如起而行動,就在自己的場域,為了性別弱勢的學生,盡自己一份心力,小小漣漪說不定會變大大海嘯呢!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