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工作坊】同居生活中的情感教育—— 看見親密關係中的自己

本活動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修習婚姻教育課程之學生設計與帶領。他們將運用過去四年在系上所學之專業知識及對同居議題的研究,帶領在同居關係中的民眾,探索與伴侶共享生活環境時的個人界線。

-------以下內容轉自幼家科學系帶領學生之活動資訊-------

一起生活,是一段需要溫柔又真實的旅程。在同居生活裡,我們和伴侶分享空間、物品、習慣和生活節奏,感到親近的同時也感到拉扯,這些感受也許不是問題,但他一定是你「我很在意」的痕跡,考驗著彼此的生活界線與舒適距離。

在工作坊中,我們不是要教大家如何溝通、或怎麼和伴侶協調。而是邀請你們先回到自己,重新看見在同居生活裡的「我」。

你曾經和伴侶在同居時——

  • 為了家務分工不愉快嗎?
  • 因為作息、習慣不同而互相生悶氣?
  • 只是想要一點個人空間,卻不知道怎麼開口?
  • 明明很愛對方,卻常常覺得被「踩到雷區」?
  • 想開口說出自己的不舒服,卻怕對方覺得「很小題大作」
  • 或是在爭吵後,說不清到底哪裡讓你不舒服?

我們將與大家重新回顧同居時的點滴,一起整理在同居生活中的感受與需求,認識自己最重視、最在意的事情,以及重視的節奏與空間。希望能夠陪伴同居伴侶在親密與自由之間找到剛剛好的距離。

設立界線並不代表要和伴侶拉開距離,有時候是對關係的一種保護或平衡。當我們所在乎的事被看見、被尊重時,關係反而能更穩定、更輕鬆,讓彼此都能在關係中找到舒適的位置,建立理解、信任的關係與生活環境。

活動資訊

  • 活動時間:11/22(六)14:00-16:00
  • ​參加對象:年滿 20 歲,未婚且與伴侶同居中(我們歡迎各種性別身份、性傾向及關係形式的夥伴參與)
  • 活動地點: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辦公室(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18-2號3樓)
  • 帶領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 李蘊庭、李庭邑、詹巧晨、彭已庭、黃長盈

報名資訊

活動聯繫人:彭已庭|[email protected]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

協辦單位|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按讚或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