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冠臻
這張照片攝於二十年前,照片中的我剛滿四個月。依據台灣傳統習俗,這個年紀的小朋友一般都會做彌月、四個月和周歲等三種慶祝儀式。滿四個月的小孩子要做一種名叫「收涎」的儀式,這也是為何照片中的我,脖子上掛著一串代表收涎的「鼓仔餅」。
我請教媽媽這個習俗的典故,媽媽說,這個儀式的意涵是「娘家為嫁出去的女兒所生下的小孩祝賀」。在小孩滿四個月大的時候,娘家必須準備壽桃、新衣服、金手鍊和一串鼓仔餅,將這串鼓仔餅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並挨家挨戶請鄰居「收涎」。儀式進行的方法則是拜訪鄰居,說「我們家的小孩滿四個月了,請幫我們收涎」,而後鄰居會撥一片鼓仔餅,在小孩子的嘴邊比劃兩下,同時邊唸「收涎收搭搭,乎你阿母明年生懶趴」,一來表示希望小孩不會常流口水,二來是希望來年招來一個小弟弟,讓家中再添丁。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項富有人情味的台灣習俗,已日漸式微了!
反思「收涎」儀式,雖然只是個傳統儀式,但我卻對這儀式產生許多感觸:「收涎」這項儀式的重點,似乎是鼓勵母親快快拼個男丁。表面上看來,一樣都是祝福小孩子,然而無形中,卻傳達出重男輕女的觀念,這一點令我不太認同,因為對我來說,男生、女生一樣好。說到底,收涎的本旨應該是對新生兒的祝賀,也是家人期許小孩平平安安長大、並希望孩子過得快樂的心意表達,實在無須加上為傳宗接代,期許母親快快得子的期望。
評審意見:
新生兒的誕生是一個家庭的喜悅,與新生兒有關的儀式皆象徵著對孩子的期待。早期重視男丁傳家,如今女性當家亦不在少數,作者提出收涎儀式的省思,令人思考如何從習俗當中改變性別刻板印象,能保留傳統儀式精神,亦創造性別平等新助力。
——李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