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新竹湖口盧家打破傳統,將未婚女性牌位入祀祖堂

為什麼「女鬼」比「男鬼」多?為什麼冥婚比較多「鬼新娘」卻很少「鬼新郎」?為什麼父母都希望「女兒」有好歸宿,而不會特別強調幫兒子找歸宿呢?其實這些說法,都跟下面這個習俗有關。

大家有聽過「未婚女性不能入家族祠堂」這個習俗嗎?

其實,很多性別不平等都來自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比如說,未婚女性不能入家族祠堂這個傳統,就是來自於嫁娶觀念和內外之分。在台灣早期社會,結婚是有尊卑之分的,不是兩個家庭的結合,而是「一個人進入另外一個家庭」,也就是說,結婚只有女兒嫁到丈夫家跟兒子入贅到妻子家兩種方式。在當時的觀念裡,沒有男女平等結婚這回事(當然也就更不會有同性結婚)。因此,被送進別人家的那個人,理論上後半生就被託付給對方家照顧,生的小孩不會跟自己姓,死後的牌位也會被供奉在那個家族的祠堂中。

但是,這個習俗在兒子、女兒身上的運作方式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兒子的話:

  • 入贅→女方家照顧,死後入女方家祠堂
  • 娶妻→繼承家業,死後入家族祠堂
  • 未婚→老家負責照顧,死後入家族祠堂

但如果是女兒:

  • 嫁人→男方家照顧,死後入男方家祠堂
  • 招贅→繼承家業,死後入家族祠堂
  • 未婚→完蛋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禮拜六 (12/19) 新竹湖口的盧家把未婚姑婆牌位請入祠堂,在地方上一定造成了轟動,就連客委會主委也說:「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聽到,也第一次看到。」對於沒聽過這個習俗的朋友,大概也很難想像 2020 年居然仍有這樣的傳統吧!

透過這個新聞,TGEEA 邀請大家進一步思考:

  1. 未婚姑婆可入家族祠堂,那已婚女性呢?一定只能被歸為夫家的一部分嗎?
  2. 人死後的歸處,只有立牌位、入祠堂這個選項嗎?
  3. 過世以後,我們的去向應該由性別來決定,還是我們自己決定?
  4. 婚姻只有嫁人跟入贅兩種方式嗎?一定要有內跟外的區別嗎?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