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者:大學兼任講師樋上典子
- 講題:在日本中學開展全面性教育課程
目前在國中擔任健康與體育老師的樋上典子,在這次的國際論壇中分享了日本的性教育現況,以及過去十四年來與大學老師合作推行全面性教育(CSE)的經驗。
日本的性教育現狀與挑戰
日本政府對於全面性教育並不積極,教育現場因制度基礎脆弱,加上老師的工作負擔繁重,導致性教育並未普及。雖然近年來CSE開始在日本受到關注,但在學校推行仍面臨來自保守政治勢力的攻擊,使許多老師卻步。
另一方面,許多孩子透過網路獲取性知識,然而,這些資訊可能存在錯誤或誤導,讓孩子無法獲得正確的理解。兒童性侵害、暴力、剝削、販賣以及性傳染病等問題也因此浮上檯面。
性教育課程的核心架構與內容
為了回應教育現場的挑戰,並在公立國中落實性教育,樋上典子設計了一系列的性教育課程,並以四個要點為核心:
- 以科學角度學習性
- 直接討論性,表達需求與尋求幫助的能力
- 提供正確資訊與資源
- 認識性知識與人權的關聯(符合 CSE )
課程涵蓋國中三年,共設計了十個主題,並透過健康與體育課教授器官發展、性傳染病與生理構造等內容。然而,這些課程仍無法完全涵蓋所有性教育議題,因此有時也會利用班會時間補充,但時間仍有限。
在校內推動 CSE 的策略與課堂實踐
樋上典子分享,為了讓性教育能夠順利落實,自己會先取得校長的支持,並向學校委員會提交課程計畫申請。此外,開放課程讓家長、中小學教師、教育委員會與衛生機構觀摩,透過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回饋來改進課程。
上課前後,學生需填寫問卷與撰寫反思報告,以確保課程符合學生需求。同時,透過問答活動、小組討論與視覺教材提升學習效果。課堂中,學生的反應也十分豐富,例如:
- 學習性功能發展時,孩子起初感到害羞,但隨著課程進行,逐漸理解其重要性。
- 月經課程,利用圖板資料幫助學生思考月經週期與性別議題。
- 性感染病課程,透過圈叉問答遊戲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更願意主動學習。
- 避孕與墮胎課程,討論「是否上了高中就能擁有性行為」,並發現學生更傾向聆聽同儕的意見,而非成人。
累積三年下來,師生間的討論愈加深入,學校環境也變得更加開放與積極。校長也開始親自參與課程,並對性教育的觀念有所改變。學生們變得更加尊重彼此,性別刻板印象有所減少,例如「脫褲子打鬧」的情況明顯減少。此外,家庭環境較為困難的學生,也因學習到珍惜自己而對生活態度更加正向。
建立支持社群:跨領域教師的參與
除了健康與體育老師外,英文、社會、音樂、國文與特教老師也共同參與 CSE 課程,從不同角度傳遞相關知識,例如:
- 體育老師 教授月經相關課程,讓男生也能理解生理變化。
- 特教老師 積極實踐 CSE 十個主題,並在學校內推動相關討論。
- 健康課老師 介紹性別氣質,並在轉校後繼續與新校長討論與實踐CSE課程。
- 教師利用實例教授 LGBT 議題,幫助學生理解多元性別。
這些努力讓學生更關心性議題,也讓學校成為更自由與尊重的學習環境。
持續推行 CSE 的困境與展望
然而,要長期落實 CSE 仍然面臨多項挑戰:
- 公立學校老師需每三到六年轉換學校,導致理念難以長期實踐。
- 教師工作量大,難以額外投入性教育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 外界壓力與抨擊,使得部分教師不敢大力推動性教育。
- 師資培訓資源不足,缺乏完整的專業支持。
儘管如此,CSE 的綱要已在日本被廣為介紹,學校、社會與家庭對於性教育的關注也逐步提升。樋上典子提到,他們已將這些經驗整理成書籍《実践包括的性教育》,希望未來所有學校都能實踐 CSE 的十個主題,並持續推進這項教育改革,讓學生獲得正確的性知識,打造更加自由與尊重的學習環境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