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諶淑婷
我發現近日有一群人,堅持自己護家盟一點關係也沒有,也有同志朋友、不排斥同婚,讓他們焦慮的是性別教育進入校園。
這些人認為,自己沒有不接受同志啊,只是希望等到孩子比較成熟後,再來談同志教育與性教育,甚至去爭取學校老師的認同,你們看,老師也說不知道怎麼教,孩子這麼懵懂無知,很難搞清楚這些複雜的訊息,晚點教吧,畢竟太爭議性了。(我們都知道這樣說的老師想的是,讓下個階段的老師去教吧,現在loading已經夠重了。)
有疑慮的家長認為自己是「沉默的大眾」,然後上網轉貼各種怪異的性別教育內容,就連「異性戀霸權」都解讀成「教孩子成為同性戀」。
我想說的是,我們這一代、上一代、上上一代,未曾有機會受過一點點正確的性別教育與性教育,我們從總裁系列的羅曼史小說、A片、H漫畫、爸媽藏起來的A片,看到了一個奇異新世界,國中男同學把女同學抱在大腿上摸來摸去,大家的嘲弄讓男同學更自滿,「我很有辦法,要比你們早一步轉大人了」,高中時即便是讀女校,也在耳語中知道哪位女同學住在男友家,大學後更不用說了。而這已經是20年前的校園。
2013年的調查是高中職生初嘗禁果平均年齡僅15.6歲,大學生則為16.4歲,現在呢?沒有受過正確性別教育的我們,不知道怎麼教,不想去教,拖延著不要教好了,可是「懵懂的孩子」可沒停下過腳步,當過孩子的我們都知道,當然是加速去探索,不然每年未成年生子三千人是怎麼來的?不就是成人曾鼓勵過的「從探索中學習」,成人放著不教,只好自己來了。
如何教性別教育是要學習的,因為我們就是在充滿性別歧視的環境下成長,很會運動的短髮女同學被說男人婆,不擅長體能活動的男同學是娘娘腔。高中才教同志教育已經來不及了,葉永鋕死亡那年才國中三年級,幼稚園的孩子已經開始對著喜歡粉紅色的男生說:「你不可以這樣!」作為教師、家長,可以承認過去教育的缺洞造成性別教育知識不足,積極學習,帶著孩子不去歧視不同性傾向的孩子,給予正確的性觀念,也可以那樣,繼續理所當然的說不知道怎麼教,把力氣花在扭曲眾人辛苦編修的性別教育教材。
昨晚公視「有話好說」來賓林永頌,就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表演了如何扭曲教材原意。我摘錄一下方念萱老師這篇文章部分內容:
林永頌就翻開書,邊翻還邊說「這裡面其實是非常清楚的喔」說在18頁,念了一段「讓孩子了解到當答應接受對方的感情告白時,就表示你 / 妳們許下了一份愛的承諾或約定。而彼此承諾或約定的內容與方式是可以經由兩人協商協調的,例如:分享心情、興趣、時間、分享身體 牽手、肢體的撫摸或擁抱、親吻、親密的性關係」
《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國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材專書)的書裡,第18頁的原文是這樣的。容我從第17頁開始摘錄,因為,林永頌的文字要放在敘事的脈絡裡:
情感教育這一個區塊到目前為止,還是許多老師們的共同困擾:輕描淡寫式的帶過似乎是隔靴騷癢;談得太深又擔心單純的孩子會被「教壞」,有些則寧願選擇避而不談,因為可能連老師自己都還在探索學習……。
我認為和孩子談感情,其實是在教他 / 她們怎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和「如何評價自己」──幫助他 / 她們建立自信和自尊。因為感情代表著孩子對自己的性與親密關係的需要。教師和孩子談情感的問題,代表你/妳對他/她們的愛與關心,也是師長該負起的責任,讓他/她們能夠提早對自己的人生做準備,做出比較好的選擇。所以當發現班級或校園內的學生開始流行配對遊戲,或是同學之間的情愫開始發酵以後,就是進行融入課程的最佳時機了。
而情感教育此一主題的面向至少須包含四個部份,第一個面向是關於告白〔愛的表達〕的方式,讓學生認知到:每個人都有喜歡別人的自由與權利,也有拒絕別人的權力 / 權利;但是不管告白成功或失敗,都要尊重別人的自主決定。同時可藉由分享與體驗活動,學習合宜告白的行動策略。不過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告白與追求變成是不受歡迎的追求,否則,這就是性騷擾的一種行為。
第二個面向是關於拒絕,在決定是否接受或拒絕的時候,要聆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喜歡對方就接受,不喜歡就直接拒絕,不要欺騙自己,不要曖昧拖延。拒絕時不要用言語或肢體暴力去傷害別人的自尊、身體及情感。同時,更要認知到被拒絕是正常的事,不要和「丟臉」混為一談。因為喜歡和愛都是不能勉強的。
第三個面向則是關於愛與分享的層次:讓孩子了解到當答應接受對方的感情告白時,就表示你/妳們許下了一份愛的承諾或約定。而彼此承諾或約定的內容與方式是可以經由兩人協商協調的,例如:分享心情、興趣、時間、分享身體(牽手、肢體的撫摸或擁抱、親吻、親密的性關係)。尤其要注意分享的原則,尊重彼此的身體自主權及性自主權。而這些自主權也都有相關的法律在保護著。
林永頌只念了第三面向的一小段,而且在逐字唸出之前,還說了一段「同性運動者給中小學老師的教材這樣寫,說兩個人啊就是小孩、12歲是小孩,說兩個人有愛啊就可以分享身體的每一部份,包括性。」
這樣惡意的扭曲教材原意、扭曲了事實,是抱何居心?作為父母、教師而恐懼性別教育的你們,請去翻看這些教材,那才是我們該去做的,而非專注於Line與Fb各種恐嚇與歪曲言論。多年前,你們的父母與師長也沒教網路交友、BBS論壇、連線遊戲,你們自行摸索了前進了學習了,現在,孩子也正做著一樣的事啊!
對於性別平等教育有疑慮的人,不妨與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聯絡,更歡迎加入會員,一起了解這些教材、一起了解性別教育如何在教育現場推行。
原文發布於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