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學生看「杰哥不要」影片以為「性侵害=性行為」,老師設計活動讓旁邊的同學幫忙破除錯誤觀念

前情提要

TGEEA 收到一位積極的國中教師 S 來信,分享自己在性平教學上困擾與擔憂,想聽聽同為老師的看法與建議。S 老師說,幾年前教育部製作的「如果早知道 男生也會被性侵」( 俗稱:杰哥不要 ) 影片,最近因為流傳到中國 TikTok 平台而又紅了起來,造成班上孩子會用戲謔的態度模仿。雖然 S 老師做了一些處理,但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妥當,故來信交流。因此,TGEEA 翁麗淑老師以信件與 S 老師討論,S 老師也做了以下回饋。(本系列共有三封信)

第三封信:S 老師回覆翁麗淑老師信件內容

翁老師好,

感謝您的回信,拓展我對教學與性平議題的視角,並給予許多在教學上馬上可以實踐的建議,真的非常感激。看到是您的回信後,覺得很有緣,今年 10 月及 11 月我才跟歐巴桑聯盟合作動保講座呢! 這封信更要謝謝 TGEEA 協會協助聯繫,我想把一些想法回饋在您的建議下方,希望能夠再與您交流,謝謝。

對同志的刻板印象其實並不是這部影片引起的,而是他們之間普遍存在的,只是這部影片成了一個開啟話題的點,( 就算不是這部影片他們也會以其他的戲謔語言來表現 ),因此我會建議可以跟班上好好聊聊同志是甚麼,如果妳擔心自己談無法全面,同志諮詢熱線的教育小組很可以幫忙。

(引自翁麗淑老師信件內容)

記得前年也是這個時期,國一的一位男同學,在班上和幾位同學們出櫃,導致他的性向被傳出,班上同學一見到他就開始說他 BL,讓他不想來上課。我在了解狀況後,配合舊課綱的公民教科書 ( 當時還有介紹 LGBT 族群 ) 及生物的性腺章節,設計一門融入教學課程,這是從青少年次文化的 BL & GL 漫畫,來和他們聊聊這個部分。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曾去熱線聽過王佩迪老師的演講,所以就機會教育,把漫畫名詞更深入的介紹,後續班級狀況便有改善。

延伸閱讀:老師,他罵我是「同性戀」!

但也因為那次的教學,在我們天主教學校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是因為隔年同婚公投的關係,那時我沒有在 OO 中學教書,所以就把這個處理班級事件的教學經驗在個人臉書分享出來,結果被同事看到轉傳,當時的校長便寫了一封信給全校家長與師生,說我們學校立場是反同婚,好在生命教育中心的組長,有私下詢問,才了解我是處理班級問題。

今年我有緣回 OO 中學代理,對此議題就會比較謹慎,避免老師們又有過多的猜測,所以同志議題我只有在今年十月底同志大遊行,跟學生說台北有活動,鼓勵他們可以留意相關新聞報導或直接參與遊行活動,最好是去教育攤位了解看看。從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們對同志族群的接受度,跟前年相比已經好很多了呢!

延伸閱讀:談同婚太敏感?蘇芊玲老師用「換位思考」的演講開場軟化聽眾

如同妳的觀察,這部影片確實有許多迷思,(雖然它想破解男生不會被性侵的迷思,但其實在其中又造成了更多其他的迷思),影片重新修改應該有點難度,其實這部影片我並不建議使用(副作用實在太多),但還是可以跟學生好好討論「性侵」這個議題。許多「戲謔」只要在課堂上嚴肅且認真面對,讓同學知道這樣的戲謔其實對其他人可能是傷害,而且是極無知者的幼稚行為。不譴責他們,而是將學生由戲謔者提升到有深度的專業者,自然就可以解除(學生還可以成為幫忙宣導的人)。若只是禁止,學生常常就會在檯面下進行或換句話說,這樣並不會真的達到教育的效果。

(引自翁麗淑老師信件內容)

關於這一點,也是我正在調整的部分,雖然我有一直跟他們強調,我們說出的話,表現出來的態度,或許在無形中會傷害到他人,又或著是這些習焉不察的玩笑用語,可能會失去我們對受害人的同理與連結的機會。但是班上還是有幾位同學不以為意,或覺得我小題大作了,所以我這兩週就是在調整心態,一方面是覺得同學因為對我的信任,所以會表現出真實的樣子,不會因為我在意這個議題,才迎合討好配合,只能說教學是一種修行阿! 也只能做多少算多少了。

延伸閱讀:學生與老師分享困境與生命故事,是建立在信任與安全的基礎上

只是,「性侵」這樣的話題承載了太多文化上對性的焦慮而變得難談,學生又很喜歡故意往性的細節去回應,所以我會建議在這部分能多著墨在幾個點—
1. 「性侵」的傷害主要是在於身體被侵略所造成心理與精神上的恐懼與威脅,並不是身體上的傷,所以我們要聚焦在被侵犯的精神傷害,以及整個文化對性的汙名,讓被行為者產生汙穢或貶低的想法。所以除了要教導學生受傷害之後的處理之外,也必須一再強調「錯在侵犯你的人,而你一點責任也沒有」
2. 我們社會中常常檢討被害者的言論也會讓被行為人認為自己有錯而不敢向外求助。辨認「檢討受害者的言論」是很重要的課題,光這個就值得花時間好好跟孩子討論,也可以整理出來讓小孩在遇到相關的議題時不至於成為共犯,也不至於檢討自己。
3. 這部影片將行為者形塑成可怕猥瑣的惡人,但事實上很多的性侵者其實衣冠楚楚有權有地位,甚至是被行為人原本心儀的對象,或極為信任的親友師長,影片中的人物設計會讓現實中的性侵者不容易被糾舉出來,甚至再犯。

(引自翁麗淑老師信件內容)

關於性侵這一點,我有發現學生會把性行為連結到性侵,反而忽略了性行為之前的情感建立 ( 不知算不算情感教育?) 還有會把性侵與性行為畫上等號。因為在他們匿名寫完討論單後,我整理了大家的回答,並且帶大家一起在班上討論,請他們分享想法後,班上有 1/4 的同學表示他們平時會去看 A 片,旁邊則會有些同學,直接糾正 A 片裡面不一定是真的,這大概是我覺得的一個小收穫:原來可以靠同儕之間,澄清一些錯誤觀點。

延伸閱讀:上課學生開黃腔怎麼辦?7招小撇步教老師如何應對

而目前許多性侵性騷擾防治的教材傾向「自我保護」的方向,這點我並不贊同,過度強調「自我保護」容易讓被行為人在受傷害後的自我檢討,而不容易對外求助。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培養出加害者。所以,父權文化裡各種可能造成對他人侵犯的鼓勵應該被指認出來,壁咚、強吻、認為說「不要」就是「要」….以及許多展現男子氣概刻板印象的行為,都值得好好檢討。

(引自翁麗淑老師信件內容)

關於這一點,我會從情感層面來談,因為覺得學生還不夠了解自己的狀態,只能從平時他們的言行來提醒,他們的用語是否帶有刻板印象。

另外,愛滋的傳染、隔代教養,也是這部影片裡的迷思,值得再討論。

(引自翁麗淑老師信件內容)

這部分恰巧先前學務處有請衛生局的同仁到校進行愛滋防治,但是對於愛滋的資訊跟我的了解有所出入,聽同學說,衛生所是說即使戴保險套,還是會得愛滋……。所以在我們看這部影片時,學生就會直接問說性侵的人會戴保險套嗎?被性侵的人會得愛滋嗎?( 整個搞錯重點 ) 但也讓我反思著,學校課程連貫性的重要,所以我是從生物學的觀點 ( 病毒傳播途徑 ),幫學生再補充相關資訊,以及說明男同志為何會被聯想到愛滋病的刻板印象,包含今年暑假,學生在談二創的哆啦 AV 夢都一起談。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你提到有學生愛看 YouTube 上的影片,我們可以利用這點給學生一些功課,讓他們幫你蒐集上面我們常看到的那些不恰當的語言或對待。讓學生越來越專業,「杰哥,不要」這種語言對他們來說就會越來越low。其實影片只是素材,學生面對的素材(影片)可能比我們多很多,若不提升他們的媒體素養,下次又會再換另一個杰哥讓我們煩惱。

(引自翁麗淑老師信件內容)

說到 YouTube 這一點,學生有反應飾演影片杰哥的演員,有拍第二集,我找教育部網站半天都找不到,後來才找到是飾演杰哥那位演員,他自己私下所拍攝的影片。因為他現在是一名網紅,叫做鐵牛,影片 2 是說阿瑋被性侵後,隔幾年又跑去找杰哥,結果反過來性侵杰哥,我看完是整個氣炸,反思到有時候我們還真是錯怪了學生,或許他們就是看了網路上這些,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戲謔與聯想,透過這樣一步一步追問學生,還真的是有跡可循呢!

最後,看到你對自己身教的擔心,我倒是覺得山老師的身教肯定是正面的,不要輕忽學生自身的感受力及辨識能力,妳對性平教育的堅持與認真,會讓學生知道這件事必須嚴肅面對,不管怎樣都是很好的事。

(引自翁麗淑老師信件內容)

真的非常感謝您的鼓勵,我對性平議題真的涉獵不深,只能靠平時多閱讀相關資料,跟看一些網路評論,慢慢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後,再嘗試在教學現場做點改變。在這次教學裡,真的蠻惶恐的,非常感謝您的建議,我以分享給身邊較熟的同事 ( 希望先翻轉老師的思維 ),感謝協會的重視,謝謝各位。

延伸閱讀:B老師說「你這樣說就錯了!你女兒如果有喜歡的男孩子,你要覺得高興,因為那表示她性向正常……如果不喜歡男生,而是另一種性向的話…那才叫作可怕,真的會很可怕!」——今天和學校老師進行了一場關於性別平權的對話

敬祝 研安

S


如果你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你可以採取以下行動: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