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習俗得聖筊」活動經過數個月的徵件及評審,終於圓滿落幕了!感謝所有的來稿者/分享者,以及所有參與和協助活動的朋友!此次徵件活動共計徵得60件作品,經評審評選,圖文類入選作品共計18件,影音類入選作品從缺。此次的徵件活動,我們特別著重在行動經驗的分享,以及對傳統習俗文化的觀察、反思與批判。無論入選與否,我們由衷感謝所有的來稿者,作者的熱情書寫、拍攝與無私分享,讓我們看見改變的希望,活動落幕,行動不落幕!希望大家繼續一起「翻轉習俗」,帶動性別文化的改革!
初九拜天公
文/鄭仲廷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生,民間俗稱的「天公」即玉皇上帝,也是道教傳統上所尊稱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統領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眾神,由於祂的地位至為尊貴,所以民間習俗在…
婆家娘家都是家——新式團圓年夜飯
文/江欣惇、張智昇 這門封和門聯的照片,一個是我的婆家、一個是我的娘家,門封和門聯都是家中除夕當天會更新的東西。但是,到底為什麼結婚後我就只能貼門封(除夕回婆家),而不能貼門聯(除夕回娘家才貼得到)呢…
改變婚俗的小行動:「拒絕迎娶的新娘」與「奉茶的新郎」
文/林星曄、朱蓮竹 我是星曄,和老公志傑從國中相識,直至大學重逢、開始交往,畢業之後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歷經了大大小小生活、習慣、個性、想法上的磨合,彼此都覺得對方是適合共組家庭的伴侶,所以我們決定在…
是「開枝散葉」,不是生命的「斷裂」
文/蘇婷玉 圖中新娘拿的扇子,大概是很多已結(過)婚的女性難忘的一幕。記得2004年我結婚的那一天,新娘車要開動時,母親交給我一把扇子,囑咐我車子開動時記得將扇子擲出,她已經叮嚀我弟弟將扇子撿回,我當…
突破傳統的性別分工
文/董志傑 在部落雕刻、製陶的工作室裡,往往只看得見生理男性而不收女性學徒,但在這個工作室出現了兩名突破傳統的文化工作者。透過眼前親手製作的木製小盒,帶來了更具性別意涵的傳統文化…… 傳統的排灣族實施…
百年家廟祭祖的性別觀察
文/南瓜 台中市張廖家廟的承祜堂,自1911年啟用,至今已經一百年了,現為台中市定古蹟。張廖家廟的子孫,至今仍維持「活廖死張」之傳統習俗。所謂「活廖死張」之俗諺,背後隱藏一段張廖家族的歷史故事。即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