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老師的責任是陪伴學生認識自我價值。」—翁麗淑老師談多元觀點與性平教育

劉信秀/整理撰寫

翁麗淑老師於 4 月 14 日受邀至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親職教育」課程演講,她以〈交織性別與多元—以親職教育觀點出發〉為題,侃侃而談過往在教學現場的感觸與經驗,並分享自己對於多元觀點、性別平等教育的想法。

破解日常對話中的排除與歧視 從「如何自我介紹」開始

「『清明節、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這句話有沒有問題?」

翁麗淑老師以幾個簡單的問題揭開演講序幕,從「何謂多元」開始談起。「如果是比較有多元意識的說法,我會說『清明節、端午節是漢人的傳統節日』。」翁麗淑老師指出,例句中的「我們」這兩個字可能排除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而生活中許多詞語也都隱含著類似的意涵,例如:個人資料表中常出現「姓名」欄位,但有些原住民族群的取名傳統並沒有「姓氏」的概念;而「性別」欄位經常只有男、女兩個選項,則容易忽略跨性別者及間性人等等。

延伸閱讀:你以為每個人的名字都能用「王小明」替代舉例嗎?原住民的取名規則可沒這麼簡單!一般來說,原住民傳統名字並沒有「姓」的概念(原視界)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翁麗淑老師
翁麗淑老師受邀至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課堂演講「親職教育」

接著,為了讓同學們認識什麼是「多元的交織性」,翁麗淑老師在現場操作了一個「自我介紹」的分組活動。

首先,老師請大家回想平常在自我介紹、填寫基本資料表時可能會回答的項目,例如:名字、居住地、生日等等。接著,再邀請台下的學生們以組別為單位,發想出創意的「自我介紹項目」。同學們踴躍地提出許多創新的想法,包括:慣用的 3C 產品有哪些、偏好的口紅色號、政治立場、是狗派還是貓派、喜歡飯或麵、穿衣風格等等。

翁麗淑老師邊看著大家撰寫的內容,邊指出許多選項背後其實都反映個人的文化背景、家庭、宗教、健康狀況等資訊,而這些都有可能與性別、族群、階級等面向相互交織,進而形成更多元的狀態與樣貌。舉例來說,「女性」、「低收入戶女性」、「低收入戶的新住民女性」三種身分蘊含著截然不同的生長脈絡與文化意涵,而她們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歧視與壓迫也並不相同。

麗淑老師請同學反思,當我們觀察到一個人最明顯的特徵時(比如性別氣質),容易忽略其他的特徵,甚至也看不見對方身上有和自己相同的特徵。

翁麗淑老師後續也在簡報中秀出巧虎、熊麻吉、Line 兔兔接電話的哏圖,邀請大家反思圖片中「怪怪的」地方。台下同學觀察到,圖中的角色並沒有將聽筒放在自己的耳朵旁,而是放在人類耳朵的位置去接電話。翁麗淑老師以哏圖舉例,帶出兩個面向的反思,並提醒大家「換位思考」的困難點:

  1. 站在繪圖者的角度:繪圖者將人類的思維套在動物角色身上,因此將話筒畫在錯誤的位置。
  2. 站在觀看者的角度:就算繪圖者將話筒畫在正確的位置,觀看者也可能因「無法理解」而覺得滑稽。

翁麗淑老師也期勉在座的同學們,若未來成為老師,可能會遇到家長或學生與自己想法不一致的狀況,而身為教師便需要發現並瞭解其中差異、嘗試尋找溝通的可能性。

即使動物角色把話筒放在正確的耳朵位置,人類在觀看時也可能因為跟自己的經驗不同而感到突兀、滑稽

認識性別的多元樣貌 陪伴學生找到自我價值

將多元觀點延伸到性別的角度,翁麗淑老師提到有些人會將異性戀的相處思維直接套用在同性伴侶之間,「比如說問同性戀誰當男生、誰當女生,這種就非常不恰當,誤以為人家同性戀也要走異性戀的路數。」她認為,在教學現場也需讓學生理解何謂多元的思考方式,才有機會實踐真正的平等與尊重。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翁麗淑老師
即使面對的是少數族群,我們也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跳脫本位主義的框架,才能真正站在多元的視角

翁麗淑老師分享,自己曾遇到一位因先天因素而沒有月經的女學生,當時學生的家長並不願意多談這件事,因此「怎麼跟家長互動」、「如何與學生溝通」都成為老師須仔細考量的問題。

「我一直跟她說,『妳知道嗎?妳是被揀選的,妳是有使命的,這個非常的特別。』」翁麗淑老師認為,要讓學生相信自己是特別的,藉此變得更強大、有自信,未來就能夠面對各式各樣的考驗與挑戰。「因為我知道這位學生很在意自己沒有月經,所以我上性教育課程的時候,我不能很決然地在那邊說『所有的女孩都一定會有月經』,否則這樣的說法就會冒犯到她了。」

翁麗淑老師認為,在教學現場須時刻反思「刻板印象是否造成傷害」,即使班上沒有這樣的學生,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分享有些女生天生沒有月經,讓學生有機會認識性別的多種樣貌、慢慢建構對於多元性別的理解。

翁麗淑老師將多元包容實踐在課堂中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翁麗淑老師
身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麗淑老師將多元包容的觀點身體力行,致力在班級中營造一個對各種族群友善的環境

「老師的責任從來不是傳遞知識而已,而是讓小孩認識自己的價值在哪裡。」翁麗淑老師在演講的尾聲指出,現代人只需要花幾秒的時間便能輕鬆上網學習知識,因此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陪伴學生認識自己,並學會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有可能還是會有挫折,這個過程中就是不斷地來來回回、在挫折裡找到一些光,然後我們再繼續往前。」

翁麗淑老師吳志文老師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吳志文老師在演講的最後頒發感謝狀給翁麗淑老師

延伸閱讀:TGEEA 與吳志文老師合作「翻轉婚俗」課堂的學生作業成果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