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小小藝術家

文/楊佳羚

一天傍晚,當我去幼兒園接路比時,在一幅「巨作」前驚嘆不已。這是一個幼兒園小班小朋友的共同創作,小朋友的年紀全都不滿兩歲。

這幅巨作就掛在大人廁所門上,小朋友們都會不時去欣賞這幅作品。要讓小朋友完成這樣的作品其實很簡單──老師用一張和餐桌一樣大的紙,讓小朋友輪流坐在不同位置來畫畫。老師在旁用相機拍下每個小畫家放手塗鴨的英姿,然後把小朋友的照片貼在塗鴨旁,讓爸媽知道哪一角的色彩是自己的孩子畫上的。

路比所就讀的幼兒園是一般的公立幼兒園。在填幼兒園志願之前,我和路比的爸爸曾經到過附近的幾所幼兒園參觀。當時我們對於一位校長所領導的四所幼兒園所使用的瑞吉歐教學法(Reggio)印象深刻──學校的老師都曾到義大利進修該教學法,這個教學法強調孩子已經具有許多能力,大人所做的只是像指南針一樣的導航針。

這個教學法運用很多藝術教學,像芬蘭有些藝術學校,對象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所用的就是這個教學法。我們參觀時,發現學校的牆壁上就貼有一張名畫,旁邊有個小朋友的畫作,說明中寫著:「當有小朋友在這幅畫前駐足停留時,我們就會跟她/他說這個畫的故事。之後再讓小朋友把這個故事畫下來」。

當我們參觀到小班時,小朋友剛從一間畫室出來──在裡面,小朋友可以在整個牆上自由地畫畫,出來後,老師正幫小朋友換衣服(因為小朋友常畫得身上到處都是)。當我們沒有排到使用這個教學法的幼兒園時,還失望不已。

路比的學校是新設的,我們當時也有參觀到同一校長所領導的其它兩所幼兒園。當時參觀只覺得很一般,她/他們會和小朋友唱歌、說故事,讓小朋友對於自然與環境有興趣等等。然而,即使是這樣「一般」的學校,在這短短不到半年間,卻常讓我驚嘆連連。


左圖:路比的畫風是「紅得發紫」 右圖:小朋友的共同創作

像這幅巨作,雖是小朋友的隨興塗鴨,但透過所有小朋友的合作創作,就讓每個小朋友的不同畫風躍然紙上。在這幅畫作前不久,路比班上才剛有一次集體創作,也讓我十分佩服老師的點子──每個小朋友的手印,變成一朵花,所有小朋友的手加起來,變成一束花。

瑞典的教育從很小就教小朋友與別人合作,在這兩幅畫裡,我看到這樣的精神。雖然小朋友還小,但她/他們會發現,大家一起創作,會做出另人驚奇的東西來。

瑞典教育也重視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也在學校的活動或細節中可以看出來。例如,在路比入學一個月,十一月開家長會時,我就看到她的「一號作品」──用樹葉貼的作品,旁邊是她歪頭塗白膠的照片。從這個圖,可以想像老師先帶著小朋友在外面玩,撿樹葉,回來就用這個自然素材變成作品的過程。

老師不用說教,就讓小朋友覺得大自然是好玩的、可以有多種玩法和變化的。學校的「環保」也展現在年節應景的禮物上。在聖誕節前,剛好我們和老師有「個別發展談話」──除了家長會,老師會和個別家長談每個小朋友的發展情形。

在談話結束前,我注意到角落有一包包寫了名字的禮物,過了幾天,果然這份禮物就在小朋友的架上──老師說,那天聖誕老人來了,小朋友都奇怪地看著這個還沒有在她/他們世界裡出現的人物。

回來一拆禮物,發現寫有每個小朋友名字的禮物袋是廢紙再利用,而禮物內容剛好符合小小朋友──有小朋友愛的蘋果和小橘子、葡萄乾、小小的聖誕老人玩偶,只有巧克力太甜了,被媽媽解決掉了。

情人節在瑞典被稱為「所有心之日」,在開放幼稚園有很多裁好的心形卡紙和心形貼紙讓小朋友自己做卡片,在路比學校,老師也讓她/他們在心上面塗色和塗膠水,貼上小亮片,那天每個小朋友臉上和頭髮上都亮亮的。這個心也是用廢紙做的。


左圖:合作變成一束花 右圖:五歲小朋友練習木工

瑞典幼兒園還讓小朋友從小就學習專注。有一天,我的研究室室友十分興奮地給我看他六歲的女兒在學前班的作品──她縫了一顆球和在布上繡不同的縫法。這是她花了半年才完成的作品,他讚嘆地說,這連我都縫不出來!由於瑞典幼兒教育也開始強調性別教育,所以像這種學縫紉、串珠子項鍊,都是所有小朋友要做的作品。

我在女子公民高中的附設幼兒園觀察時,就有個小男生正在練習縫紉、老師也讓五歲的小朋友在認識完木工工具後,到工具室把這些實物找出來並且操作。而像路比班上這種不到兩歲的小小班,老師也會以輪流的方式(這樣才有辦法個別指導),讓小朋友在裁好的聖誕樹上塗白膠貼亮片、在以黏土圍成一圈的「燭台」上塗上紅色,加上十二月的標準點心──寫有小朋友名字的薑餅,就成為十二月小朋友的作品。從這些活動中,小朋友學會專注完成一件事情。

當我在台灣演講時,每當提到瑞典幼兒園讓小朋友使用木工工具,就有家長老師十分擔心。然而,這是在幼保人員與小孩的師生比合理、工作條件好的情形下才能發生──像路比她們班這種小小孩班,在隆德是三個老師,全班最多十三個小朋友,大約一比四的比例,這樣老師才有可能做個別指導。

而瑞典幼兒園雖然很多都從早上六點半開放到下午六點半,以配合家長時間,但老師可以輪流,提早來的可以早走,或是晚點上班,以便留得比較晚。而路比學校在第二學期又增設一個小班,這兩班的老師就常常合作,讓小朋友在早上剛到、用餐(早餐、午餐和下午點心)時、下午最後時段都一起玩、一起吃飯,這樣兩班老師還可以互相調配,變成有六個人力在調度。而這些幼保人員在瑞典全都是市政府聘雇的。雖然和其它職業相較,它仍然屬於較低薪的行業,但是和台灣許多幼保老師都無法長久繼續這份工作──有的因為太被剝削又低薪、有的沒有福利的保障──比起來,這仍是相當好的工作條件。而且瑞典的工會組織十分強,這些幼保老師工會如果要協商,是和市政府,但在台灣往往工會組織薄弱,而且幼保老師很難與商業利益導向的個別雇主協商。這是我們要努力突破的地方。

從小小的美勞活動,讓我看到瑞典幼兒教育注重與人合作及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訓練小朋友從小動手與專注,這些和台灣強調競爭取向的學科才藝學習截然不同。這也讓我一直在想,什麼才是小朋友真正需要而且可以樂在其中學習的呢?

按讚或分享至:

支持性平

每個個人、學校、企業、機構,都是推廣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支持 TGEEA,讓種子在台灣各地紮根發芽。